近代浙江地界,有王氏兩兄弟,大哥王春,二弟王奉,王春的女兒瓊英,許配給本郡的一個富翁潘百萬的兒子潘華;王奉的女兒,則聘定給本郡通判的兒子蕭雅,都是自小的媒妁之言。瓊英十歲那年,父母相繼離世,王春臨終之前,握住弟弟的手,囑咐道:“我沒有兒子,只有這瓊英這一掌上明珠,你要把她當親閨女看待,待她長成,風風光光送至潘家,你嫂嫂留下的金銀首飾,還有潘家聘禮置下的莊田,都給她添作嫁妝,我的家產則歸你所有,千萬不要辜負我的囑托啊!”王奉點頭應允,處理完喪事,將侄女接回家中,與瓊真作伴。
隔年元旦,潘華和蕭雅不約而同的來到王家拜年,只見潘華粉面紅唇,好生俊俏,而反觀那蕭雅,一臉麻子,還有點“地包天”;所謂“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一美一丑,站在一處比較,標致的越覺得美玉增輝,那難看的越覺得百拙千丑。何況這潘華衣著靚麗,有心顯富貴,衣服換了一套又一套,有錢任性;而那蕭雅讀書人家,穿衣只知得體,不識炫弄。
常言道:佛靠金裝,人靠衣裝,為啥?還不是因世人眼淺的多,只重皮相,不識骨相,就像這王家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不欽慕潘華的美貌,贊言如那潘安在世;而對蕭雅,一個個顛唇倒舌,批點他似“飛天夜叉”之丑,王奉自己也看不過去,整個正月都悶悶不樂。后來,蕭通判卒于任上,蕭家雖然書香門第,但累代都是清官,家中并無余積,有顯赫之名,無世家之實,自通判去世后,家道中落。而潘百萬是個暴發戶,門下的事業一天比一天興旺。日子久了,王奉漸漸的起了不良之心,想到:這蕭家窮困,女婿又生的難看,而潘家卻事業興旺,女婿生的標致,何不把瓊英和瓊真兩個人暗地里調換,誰能得知?也不讓我親閨女在窮漢家受苦。主意已定,等到臨嫁之時,將瓊真充作侄女,嫁到潘家,哥哥留下的衣服首飾,莊田家私,都一并陪嫁。而反將瓊英認作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那“飛天夜叉”,草草備下薄薄妝奩,打發嫁往蕭家。瓊英但憑叔叔做主,心中苦悶,怎敢言語?
誰知嫁后,潘華自恃家中巨富,不習詩書,不務正業,一天天吃喝嫖賭,只圖快活,潘百萬累訓不從,憤急而亡,潘華也絲毫不在意,天天糾集無賴小人,狐朋狗友,酒食游戲。不過十年,百萬家資敗的罄盡,寸土具無,王奉屢次接濟,卻如炭中沃雪,絲毫不起作用,后來潘華受餓挨凍,竟要瞞著丈人,帶著瓊真去投他人門下為奴,王奉憤聞此事,將女兒接回家中養老,不再許女婿上門,后潘華流落他鄉,不知所終。而那蕭雅,勤讀詩書,一舉登榜,為官數載,因功屢次升遷,直至做到禮部尚書,瓊英也封為一品夫人,好不榮耀!
這王奉嫁女,說的是世人只顧著眼前,只知損人利己,而不思考日后,又豈知人算不如天算,行善為高啊!
目前貧富非為準,久后窮達未可知!
顛倒任君肆意為,神明昭鑒定無私!
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摘自馮夢龍先生的醒世恒言,部分內容有所改動,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拜讀原著。
(明天還更精彩的后半段,敬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