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三尺,無非功名利祿,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 ? ? ? ? ? ? -題記
書生與坑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心里對自己有實在而篤定的看法,自度還是個有用的書生。平時凡有閑暇,總是手不釋卷。想著只要是多看書,遇著事情了,無非是多下些苦實功夫而已。書開始只是用來對抗無知,后來卻成了對抗未知的心理工具。
凡事一上手,才知道自己的深淺。心里有勁和手上有勁完全是兩個概念,有些事情不是自認為能行就能行的?,F實的粗糲是用腦子永遠無法想象得出來的,真真是“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結果一接觸實際工作。腦子在自己行與不行上反復拉鋸,一來二去,那顆原本堅定的心就低到了塵埃,終于對自己從猶豫懷疑到悲觀的肯定。
等整個人衣裳沾著土臉上流著汗,手上磨出繭身上帶著傷,架子徹底打散,羽毛臟亂不堪,這個時候即便是自己也快要不認識自己,誰還端著個書生樣子?難免有“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感慨。一直到心上也磨出繭子,能抵擋得住現實的磨礪,我才慢慢能在那層硬繭子的保護下,從內里的柔軟處緩過神來,透過氣來。
假如說真的沒用,沒用的是書生的心,而不是書生的身。大凡一個真正內心強大,頭腦豐滿的人,做事情肯定是有分寸的,即不日進速進,久久為功也終會有所進階,只是個時間和功夫的問題。從心到手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怕只怕心里只有半瓶子醋,到手上能剩多少可想而知。到最后感嘆于自己無用的,就能想得通了。
我前面大部分的人生,都是一個又一個的坑,看過平步青云,但那都是神仙。從前面的一個個坑里面努力爬出來,才慢慢履坑若平地,或者坑已經不是坑了。這個時候才相信,書生可以是有用的,生活本來是美好的,人生是值得追求的。這里面的關鍵是,把自己的心能低到塵埃里去,不窒息,還能開出自信豐滿的花。而此時的心,已經是顆平靜的心,來之不易的平凡而安靜。
近視眼鏡的好處往往是摘下來,而不是戴上去
眼睛近視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當我不想看到某些東西,想立即和這個世界隔離開來的時候,只需要摘下眼鏡,那些不想看到的但又不得不看的東西就消失了。雖然這令我想起來某個東西的屁股,可眼前總是清凈了。
人有時候就是這樣子,凡事非要弄個仔細徹底,打破砂鍋問到底往往看到砂鍋裂紋碎到底,結果反倒受氣,受不了的氣到最后都是自己咽了,一直到咽氣為止。我覺得凡事看得太明白真不一定是件好事情,礙眼受氣的事情,不妨摘下眼鏡,模模糊糊地看個大概。
讀書的時候,剛開始學到《五柳先生傳》里面: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感覺讀書而不求甚解是能夠為求不了甚解而開脫的,再讀書才明白不求甚解是得不到真解的,可是在以后短暫的學涯和漫長的生涯里面掙扎后發現,不求甚解倒真可以當做一個態度,解與不解,圖個樂子就對了。
烏鴉和喜鵲,其實都是鳥
我從小就知道烏鴉和喜鵲的巨大區別,盡管有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我們烏鴉是一種聰明的動物,可是抵不過大人在耳邊的不斷提醒,心里總是埋下這鳥不吉祥的認識。相比起喜鵲來肯定是不愛。甚至連外貌看起來,喜鵲都要喜慶一些。所以村外樹上的喜鵲窩從來都沒有誰去掏,倒是每當誰家屋后樹上有烏鴉在落,都拿彈弓往下打,這個時候沒人想得起愛屋及烏來。
這種樸素的認識到后來,見多了烏鴉叫未必有壞事,而喜鵲來也不見得有什么好事,再看就成了和一些鄉俗一樣的東西,沒有喜好之分,終致于無感。甚至現在想看一眼烏鴉,都要到動物園去。當然這只是見多了總結出來的經驗性東西,至于心理上,到了有烏鴉叫不擔心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厄運,就好像從來也不期待喜鵲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事兒一樣的地步,其實喜與憂已能自矜,烏鴉和喜鵲都只是鳥了,沒什么區別。
當生活真在我面前揭開面紗的時候,剛開始肯定是聞喜則喜,聞憂則憂??墒且荒昴暌患倪^來,發現這所有經歷的一切都成了呆板的符號,哪怕回憶再絢麗多彩,也只是一張適合掛在墻上的像框而已。當初那么多的欣喜若狂最后都落得平淡無奇甚至徒增傷心,多年的隱憂現在看來也是全無必要。只是從當時到現在,一路顢頇跌得鼻青臉腫,從現在到以后,就慢慢淡漠從容。雖然客觀一點說,當時畢竟是當時,可拿現在的心境看,當時也只是當時罷了,畢竟烏鴉和喜鵲,怎么說都是鳥。
努力和自己下個平局
看了《人民的名義》后,又看了《天局》的文,我有個不成熟的感想就是:想要勝天半子的,戲里的人自殺了,棋局里的人也死了,總之是想勝天的都升天了。死了,這是活生生赤裸裸的事實。朝天上唾唾沫的,最后唾沫都落到自己臉上,這就是我的態度。
我從沒想過勝天半子,現在都不想勝任何人半子,甚至都不想勝過自己半子。我只想和自己下個平局,這就了不起了,這可能是最大的勝。當然這有可能是詭辯,或者是換個角度談問題。
人從生到死本就是個平局,從巔峰到谷底是平局,生前身后更是平局。也許有人會說這是悲觀論,我想這絕對不是悲觀,這是極其積極樂觀的態度。只有認識到處處是平局,爭究奮斗起來才更有意義,看開更顯得必要和重要。如果說真要樂觀的看待世界和社會,對于相對于歷史的個人來說,眼前的再大現實都是將來的極小歷史,即是整個人生所有都是遲早的事情。既然逃不開就不要逃,守定自己,想要登上多高的峰,就要能看到多深的谷,這已經是很樂觀的睿智了。
做個平凡人簡單,有顆平凡心不易
要做個自在的平凡人。當然這其中肯定是有個過程的,但以現在足夠成熟的眼光來看,最后一個志向最是麻煩。人常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我想自己肯定就是后一種。說實話我很佩服那種從小有個夢想,漸大后堅持理想,到最后都實現了,而且是同一個,我真做不到。
一般來說要做個平凡人,其難度遠遠要比做個偉大威風或者是偉光正的大人物要來得輕松很多。好死不如賴活著,賴活著還不容易??墒请y就難在,但凡有一絲一毫的機會,誰人不撲著搶著想要改變命運,想要進階高層,想要金玉滿堂等等,尤其是現在,乃至可能很久的以后。
要說有所追求,這是好事??珊唵慰匆豢矗_子上講話的就一個,鼓掌不鼓掌的全在臺下。
人說不想當主子的奴才不是好奴才,想當主子就必須得當奴才。在這棵往上都是屁股,左右盡是耳目,往下全是笑臉的樹上,想要不看屁股只看臉,大概是要受罪的,還不一定成。既然受不了這罪,就干脆連奴才也不要當了。也就是說,不想當奴才,就連想當主子的事都不要想。人不想吊死在一棵樹上,就干脆跳下這棵樹。這個心思要翻過來,是實在不容易。
或出于絕望,或出于厭倦,或出于其他際遇,只有摒棄了主子和奴才的心思,才能真正做個平凡人。這樣看來,平凡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當的,更何況還要加上自在二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事實上經歷過風雨也少有機會見到彩虹,干脆就別打算見到彩虹。這世上的再美彩虹,哪抵得過茶在壺里,書在手里,兒在懷里,她在心里?當然這個她,只在自己了。
書看得越多字寫得越多,人見的越多事經的越多,就越發覺得自己的小。這就是我最近的想法。有想法了,如果積極一些,還能感覺到惶恐,叫做知識或者是本領恐慌;沒有想法了,消極一些,會感覺到謙恭自然充盈心里,我想這個時候,離自在應該不會太遠了。
再回到題目的問題上,問心哪得靜如許?耳邊突然響起心然的那首《莫失莫忘》
晚風拂帷裳 孑影無燈伴
相離莫相忘 天涯兩相望
月如霜 并淚沾裳 浸濕單羅杉
鈴兒輕輕蕩 聲聲入愁腸
遙寄相思 遠眺舊鄉 伊人何方
靜夜闌 寥落微星掛天上
不思量 自難忘 濁酒一杯慰情殤
憑欄空對愁 歲月盡成憾
寒鴉秋雁攜凄涼
危坐思君為哪般
秋水望穿 臨風輕嘆
燕子不歸 徒留情長
歷遍巫山滄海 看盡洞庭云雨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隨意贊賞。您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