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抖音看到一條新聞,說一個幼兒園老師親吻男學生被開除,那面對這條新聞網絡也是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覺得學校小題大做,老師只是在表達對孩子的喜歡。另一種是覺得罪有應得,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或者如果是女孩子被男老師親吻等等這些是家長們所不能接受的。
首先,我是覺得幼兒園老師對孩子做出親昵動作一定是很喜歡這個孩子,這個孩子也一定長得很可愛,這個我是能理解的,畢竟很多女生都喜歡小孩子,見到好看又可愛的孩子都會母愛泛濫,忍不住想要抱抱她親親他。其次,老師把視頻發在社交網絡上,也不排除想要借此吸引流量,也就是我們說的火一把。那學校的處置到底合不合理,存不存在矯枉過正的嫌疑?在闡述我的觀點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大概一兩年以前,我去過一家舞蹈培訓機構談合作,這家機構的經營者說了很多令我記憶猶新的觀點,舞蹈班有很多年輕帥氣的男老師,而去學習舞蹈的又都是一些女孩子,所以這個老板給她的員工下的不成文規定是所有男老師不能加女學員微信,不能和女學員走的太近,不能和女學員談戀愛。她說:“可能有的人覺得師生戀很浪漫,但在我眼里覺得很惡心,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這條界線是不能逾越的,談戀愛可以,除非一方不再是老師或學生?!?/p>
回到我們文章的焦點,老師表達對孩子的喜愛這本無可厚非,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喜歡這個孩子,我可以對他(她)多加照顧,但不應有過分的身體接觸,因為這是許多家長所不能接受的。在學生面前,老師就要有老師的樣子,要穿著得體,要言行得當,應時刻謹記自己為人師表的身份。
但這是不是就以為著我們有權批判他人,指責這位老師的錯誤?并不是,老師行為不當自有校方出面解決,我們一不是當事者,而不是受害者,沒有資格去對別人評頭論足。在這個說話不用負責人的網絡時代,你的一句話可能會毀了一個人。
前兩天去圖書館學習,因為疫情原因許多考試推到一起,所以去學習的人特別多,大概每天七點多就去門口排隊了。某一天我去的還算早,站在我前面是一個女生,前面的前面是一個男生,我剛站好又來了個男生,是個蒙族男孩子,他并沒有站在我后面,而是去和前面的前面那個男生說話,應該是同學或朋友之類的。在外面大概等了有一個多小時,后面又陸陸續續來了許多人,期間那個男生一直站在我們前面和他朋友說話,我心里暗自想:又是這種插隊的老套路,假裝和同學或朋友寒暄,等可以進了的時候就會若無其事的插在前面,我對這種插隊的行為嗤之以鼻。(并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是漢族的男生或女生有這種行為我也會這么想)
等到八點多圖書館門開了,前面的隊伍開始挪動時,剛剛說的那個小哥哥自動回到了我們兩個女生后面那個他本來的位置,他并沒有做出我所想的那種插隊行為,也許一開始就只是覺得排隊太枯燥,和朋友聊聊天而已,反倒是我小肚雞腸度君子之腹了。?
所以你看,有時候我們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貌,就開始暗自揣度別人的思想,這其實是一個特別不好的行為。我們沒有經歷過他人的生活,不了解他人的個性,那也就沒有資格去隨意評價或指責他人的行為,要對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負責。
畢竟,眼見的不一定都為實。
(Ps:看這個主題你就知道我托了多久,這大概就是我做不了自媒體的原因吧,寫文字只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和心情,標簽里太多草稿因為拖延癥都快積灰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可以加關注,希望有一天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吧,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