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盡管對“雞湯文”的質疑和批判從未中斷,但在普通人的圈子里,特別是微信朋友圈,“雞湯”類的言論和文章仍然非常流行。
? ? ? ? ? ? ? ? ? ? ? ? ? ? ? ? ? ? 01
?一些優雅、灑脫、浪漫的文字擁有一份超凡脫俗的美麗。如笑看人生、從容、放下、淡定、大智若愚、我問佛等內容。讀到這些“雞湯文”的人們,在短暫的一瞬間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由于向往那樣美妙的境界,于是立即點贊轉發。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學習、工作、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打擊和挫折,令人情緒低落。這時,一碗“笑看人生,風輕云淡”,用“佛系”的態度去生存的“心靈雞湯”端到面前,不妨一飲而盡。它會短時間內麻醉你千瘡百孔的心,緩解你焦慮、抑郁或緊張情緒,消解你身上的負能量,從而讓靈魂得到溫暖撫慰。
然而,這類“雞湯”的營養也就到此為止。你會發現,幾句哲理的話語或某幾個小故事并不能解決人生的現實問題。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逃避,或者是讓人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使人獲得一時的輕松和麻木。喝罷這碗雞湯之后,煩惱仍在問題依舊,你并未從中找到真正的出路。
如何才能做到放下?如何做到大智若愚?看了那么多的“問佛”,關于佛學知識,關于佛回答的是非對錯你又知道多少?文章里沒有答案。
其實,那些筆底生花打造這些“雞湯文”的作者,自己還在名利和煩惱里打滾,如何能曉得怎樣放下?這些文字大多并非作者自己的真實感悟,而是他們東拼西湊,堆砌詞匯的產物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被人們稱為“雞湯婆婆”的于丹,是國內“心靈雞湯”文章的第一高手。“于丹現象”的消失,事實勝于雄辯地證實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心靈雞湯”的本質——沒用而正確的廢話。
而于丹自己一面宣傳孔子、莊子、顏回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一面卻公開提倡一切向錢看。她的名言“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這句話暴露了她的心靈境界和修養。
憑借熬制“心靈雞湯”橫空出世后,于丹天天忙于各種商業活動,哪里有時間感悟經典?哪里有時間自我修行?自己貪婪名利卻讓別人淡泊名利豈不可笑?
更有許多學問遠遠不如于丹的偽學者,一些所謂的“暢銷書作家”、“情感專家”、“靈修專家”,實際上說的都是“雞湯話”寫的都是“雞湯文”,在《讀者》之類的雜志或微博、QQ空間、朋友圈到處充斥著這些內容,大有泛濫之勢。
放眼望去,古今中外,能夠做到放下、淡定從容、大智若愚的人少之又少。并且這些鳳毛麟角的智者,大多也是經歷了眾多世俗的艱難和磨礪,在他們年老之后做人生總結時,才悟出這些通徹的智慧,達到禪的境界。
因而,對于生活在現實世界,并不打算“剃度為僧”的普通凡人而言,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和迷惑時,從心靈雞湯里尋找暫時的安慰,緩解壓力調節心情是可取的,但切不可沉迷于此,以消極逃避的態度來面對未來。
?如果青少年和中年人用“蓋棺定論”的老年人思維去武裝自己的頭腦,是非常悲劇的。你不屬于“放下”的年齡,千萬不要盲目地被輕易洗腦。先擁有“拿的起”的豪氣,然后才有“放的下”的瀟灑。在該奮斗的年齡一定不要選擇安逸,遇到困難應該直面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是逃避或逃離。
? ? ? ? ? ? ? ? ? ? ? ? ? ? ? ? ? ? ? 03
“雞湯文”除去禪師系列外,還有大師系列、名人系列、勵志系列等。一些大眾化口味,勵志化包裝,快餐式文本的“雞湯”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地流傳。
在有些時候,勵志類“雞湯”對激勵斗志,安慰心靈的幫助是很大的。特別是對于未成年人,看雞湯類的雜志和文章,可以突破某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讓人學會一些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之道。對于處在升學壓力 下的青少年,這類雞湯文能夠起到洗涮精神、堅定信念、鍛煉意志力、保持亢奮的學習勁頭等積極作用,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但對于一個擁有相對成熟心智的成年人而言,雞湯文看似營養,其實看多了會感覺到思想陳詞濫調,邏輯錯漏百出。煽情的文字、熱血沸騰的故事,忽視了人的千面性和社會的多元化,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忽悠多于鞭策,催眠多于激勵。
它讓人沉迷于精神勝利,轉移了解決問題的注意力。如“拳頭握緊,啥也沒有,松開拳頭,你贏得了全世界”, 如“樂觀,無往不勝”“再堅持一下,你就成功了”。類似的語句信誓旦旦, 但現實的復雜性、個體差異性不是通過這些簡單路徑就可以得到解決。
一些雞湯嚴重脫離客觀實際,冠冕堂皇的說著一些虛假而行不通的大道理。對于生活經驗不夠,判斷力弱的人來說,可能會麻痹你的神經,讓你沉浸在自我意淫的狀態中,更加偏離生活實際。如果說整天對一個人喊口號和勵志,這個人就能脫胎換骨,那必定是傳銷或邪教的洗腦。
? ? ? ? ? ? ? ? ? ? ? ? ? ? ? ? ? ?04
看似溫情脈脈的“雞湯”,在如今的朋友圈其實早已變味。不管雞湯有營養或有毒,如果目標單純,僅僅是刷存在或表達自己的一種心理狀態,這個傳播的雞湯文的人還是可信賴的朋友。在當下,許多雞湯的流行,商業利益是推手。
“新的一天,給自己加油”,“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女人要獨立”,早上一起床就發這類雞湯文字者多半是微商,邊燉雞湯,邊賣產品,邊找代理。
燉著關于健康養生的雞湯,打著中醫中藥的大旗,編著一段段傳奇故事,“中醫調理” 、“中醫保健”、“中藥美容”粉墨登場,以刷屏的姿態推送,蠱惑朋友買單,否則就會被扣上“冥頑不化”的帽子。
互聯網時代,“眼球經濟”長盛不衰,“流量就是強大的生產力”。 諸如“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30歲要知道的50件事”等等此類文化門檻不高、帶有情感元素和說教意味的“雞湯文”成為流量爆款。
炮制一個看起來離經叛道或者故弄玄虛的標題,再引述一點“我朋友”“我上司”“我學姐”等等的成功故事,最后娓娓道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生活哲學,卻全然不顧這些勵志故事是不是屬實、有沒有普遍性。只要一轉發一點贊,運營者擴大影響力的目的就達到了。
……
? ? ? ? ? ? ? ? ? ? ? ? ? ? ? ? ? ? ? 05
曾幾何時,微信朋友圈、微博都還只是單純的生活分享、觀點碰撞。但到了商業化無孔不入的階段,“雞湯文”在社交媒體上的流行,除了是一種流行的文化現象外,更主要的是在于商業利益的推動。
?若“雞湯”僅僅是一種文風,喜歡或者不喜歡都無傷大雅。但就怕摻雜了利益,為炮制“雞湯”而無所不用其極。一些連作者自己都未必相信的“雞湯”,反倒擁躉眾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尷尬。雞湯有時雖有益,但絕不能貪喝。
?其實網絡上的很多文章大可不必當真,“擇而納之,擇而棄之”,如此,最好。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