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引力,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地心引力?相對論?牛頓?愛情?誘惑?對抗?還是什么?
愛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
? 今天我們就再來探討下原生家庭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 經常聽見那種我也是為了你好的道德綁架,父母長輩等用著他們過來人的語調,痛心疾首的看著你像看著一個失足青年,這時候的你能做什么,把他們的勸慰忠告折中部分吸收,還是全盤否認反其道而行,我相信大部分長輩的勸慰確實出自真心實意,也確實很多道理是:不聽老人言,吃虧不花錢。不管你或多或少的聽了多少,對你是有影響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有很多人站出來表達他的立場,而你是否還是你自己?
? 忠告勸慰是好事無可厚非,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內心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與理解這也無可厚非,以前看林崇德《發展心理學》時候,發現每個人其實都一樣,每個生命階段有每個生命階段需要完成的作業,每個階段和自己和解共處,一旦某個階段出了問題那都是連鎖反應,在心理學里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童年經歷和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管教方式對當事人日后人格特質的模型基本上有決定性作用,照本宣科的一段話:一個很可悲的事實,如果原生家庭父母的管教理念是教條的方式是專斷及控制的,那么這個孩子長大以后這一輩子都在尋求一種認可,他自己以為的一切價值和意義都建立在他人認可的基礎上,他這一生都沒有辦法找到自己,自我認知同一性始終沒有發展健全。
? 這里不是危言聳聽,以前學心理學最開始什么心里疾病都會往自己身上套,搞得自己苦大仇深,后來學習了更多心理學課程后,反而首先學會了和自己和解,一些事情一些人看得都比以往通透,也有了更多地包容和理解。
? ? 不能跑偏,就上面這個話題,在最近幾日有了實證,讓我突然想起了這個理論,拿出來班門弄斧。說來也是慚愧,朋友出事我卻拿她的事故來這里探討,也確實有想警醒一些正在深受其害而不知的人的善心和野心在其中。
?故事如下,準確的說應該是“事故”
友人約我出去小酌,本以為是正常敘舊吐槽,心和腦子都沒帶的就過去了,只是剛見面的5分鐘就看她異常煩躁,完全不像就要結婚的幸福準新娘,我就操起我的老本行,故作正經的問她:怎么?婚前焦慮癥?要不,小爺給你算上一掛?誰知還沒賣弄完,她眼眶就憋的深紅,欲言又止,給自己點上了一根煙。
我試探地問她:咋了,和他鬧別扭了?
她回應:別跟我提他。
這一來二去,不就明擺著問題出在這嘛。
我繼續旁敲側擊:都要結婚的人了,你倆擱這時候整什么簍子?婚都定了,還有啥問題不能一起解決的?
她終于還是嘣不住了:他出軌了!
我心里想著:這男的有點渣,這敢情是很前任沒斷干凈吧。
她接著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已經到了這一步,日子都定了,家人都同意了,房子首付也都出了,我也已經給他機會了,可是我們還是過不去這個坎。
看友人痛苦而且念念不忘,我心里想,這大概也就是觸犯了感情禁忌,兩人心里有了間隙,生了信任危機。當時我便勸她,兩人若是感情堅固呢,就給彼此一些時間和空間消化,讓他也把前任這些斷干凈。聽完我的建議,友人依舊搖搖頭難以啟齒的樣子,似乎還有別的事,沒有辦法說。
在我重重逼誘下,她說出了一個讓我不知該怎么回應的答案。
他出軌對象是個男的。
本來作為腐女的我,應該是喜聞樂見的,然而當你看著一個準“同妻”活生生的坐在你面前,用著各種不知該怎么表述的難以啟齒和無奈獨自承受著痛楚的時候,我心里對那基佬只有一個標簽“渣男”。
睡醒再寫,加油(^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