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幸聆聽了步綰老師在談寫作欄目“紙上電臺”微信群里面的語音分享,感觸頗多,現將自己的聽課筆記分享如下。
一、對寫作“由熱戀到平緩,由愛情變親情”
此次分享中,對我觸動最大一句話就是:“我剛來的時候可不是這樣,每天打了雞血似的捧著手機,從日更,到每周兩更,再到周更,到現在的隨意更。或許大家都會有這么個過程,由熱戀到平緩,由愛情變親情,自然而然,無需糾結,反正高低還是離不開的。”
步綰老師對于在簡書的寫作態度,實在令人艷羨。反觀自己也是由當初的日更、兩日一更,到現在的月更甚至不更,實在愧對于簡書讀者們的期盼。不過短暫的蟄伏是為了以后更多輸出,相信經過這半年的調整以后,知唐會有更多的作品在簡書上出現。
二、詩詞對文字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步綰老師在分享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分析了詩詞對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此我深表認同。中國詩詞經典里面充滿了中國文字運用的奧妙,“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若能夠從中獲取精華一二,就能使自己的語言文字有所進步。
步綰老師接著分享了自己的散文《那一年,去了四川》,這篇文章中就是典型的有著古典韻味的現代散文。“由平坦,而顛簸,再蜿蜒迤行,懸崖下有大河轟鳴,不免叫人膽顫心驚”、“彩池安然守候,又有不知何來的清流,透亮活潑,滑泄而下,引人忍不住嬉戲一番”。類似的文字文中有很多,此文甚好,可以拿來多多學習。
三、極度熱愛才是文字有靈性、寫作有靈感的法寶
“靈性不同于技巧,靈性是讓人一眼難忘的臉。經過訓練,文字會精致華美,但唯有熱愛,才會讓言辭滾燙。”步綰老師的分享讓我重新審視了寫作時技巧、積累、堅持、靈感、激情之間的辯證關系。
誠然,技巧、積累和堅持是寫作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僅僅限于這些,固然能夠寫成一篇要素齊全、中規中矩的文章,但很難成就一篇讓人眼前一亮、終生難以忘懷的好文章。對寫作的極度熱愛才是文字有靈性、寫作有靈感的法寶。
四、沉靜的閱讀和真誠的書寫是面對這個世界的最好方式
這個世界是紛繁復雜的,也是光怪陸離的,有時是恬靜的,有時又是充滿魅惑的。如何以一顆平常之心度過一個豐富多彩人生,是橫亙在每一個人面前充滿挑戰的課題。
步綰老師說:“讓閱讀和寫作成為一種習慣,不要附庸風雅自以為卓爾不群,就像健身、購物、打牌、跳廣場舞,不是生存的必需也不彰顯高貴,卻可成快樂之源”、“文字是腳下的大地,廣袤、厚重、深沉,無論怎么膜拜都不為過。于我而言,文字也是我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最好媒介”。
非常認同步綰老師對閱讀、寫作和人生的態度,在步綰老師緩緩的語調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中的語文課堂,當時語文老師也是用類似的語調、類似的內容,把我帶進了多彩的文字世界。
感謝談寫作欄目“紙上電臺”,感謝步綰老師的分享,感謝存于世間的美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