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你穿上學士服,如果不是我親眼看到你的授予儀式,如果我沒有參加你的畢業典禮。
我不會相信,你畢業了。
我不是你,我沒有經歷過你經歷的,我終究無法理解你畢業的感情。是終于得到自由的解脫,還是對校園的眷戀和不舍。我不懂,我盡量去試著感受。
我問你,畢業了,你有什么想說的。你回答,好像還沒有畢業一樣。
一切的離別雖然都在意料之中,可還是給人一種猝不及防之感。
因為沒有盡興,因為余味不足。所以讓人惋惜,留有遺憾。我甚至覺得,你們的畢業儀式都太過簡樸了,連寢室聚在一起吃散伙飯都死氣沉沉。
沒有濃重的儀式感,所以沒有畢業的感覺。
(二)
坐在你宿舍樓下等你的時候,我看到宿舍樓下的黑板上寫著,畢業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我近乎反射性的嘲諷,為了降低離別的痛感,竟然寫出那么荒謬的謊言。
畢業當然是結束了,結束了大學時代,結束了散漫的時光,結束了不愁吃穿的日子,結束了所有的白日幻夢。
可是在那個句子里,我竟然從“開始”一詞里看出了畢業的迫不及待,看出了對美好未來的期許。不是不應該,而是,正在開始的,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正在開始的,往往都是痛苦的。
如果不是這樣,為什么拍畢業照一個班的人都沒來齊,為什么授予儀式還是有人忽視。
每個人心里的衡量標準不同,有些人需要的是儀式感,有些人在乎的是前途、遠方。
(三)
待過四年的地方,不管怎樣,都是有感情的。從大一軍訓珍藏下來的子彈頭到大四領到的學位證,你大學四年所有的生活都與這個學校緊密聯系。
雖然沒有吃完過校園門口的小吃,但依舊會對它們贊不絕口。雖然埋怨過學校的位置不好,但依舊很感謝它給的四年美好回憶。
自己的學校,自己可以任意鄙視各種吐槽,但是別人不可以。
母校,是珍藏在自己內心一輩子的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在我第一次去南山的時候,我坐在車里,看著車吃力的爬上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從未想過,在今后的日子我會因為你一次次走上這條路。就像曾經高中畢業的我來到大學城,在遠處看了一眼重師圖書館的鐘,竟然就開始和它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
人生的美好就在于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期待的。人生的不幸也在于此。
致你的大學時光,致你的學生時代。
畢業了,路還遠,慢慢走。
(四)
我說不出我寫這篇日記的緣由,可能在我心里,畢業,還是很重要的。或許,是因為,畢業的是你,所以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空間里,有學姐學長曬畢業照,我沒有任何感覺,只是看看他們的照片,然后得出感慨,為什么曝光過度就不能修一下圖,為什么要騎著小黃車在大門口拍照,難道不覺得不協調嗎。
微信推文里,大一的學妹以大四學姐的角度寫了一篇感懷母校的文章,我實在不懂,一年的時光哪能讓她有那么多離愁別緒。朋友圈里,學姐轉發學校公眾號的推文,感嘆畢業了。
騎自行車去圖書館,一群穿著學士服的學姐學長擋在路邊,我不會覺得有多感傷,我只是會蹙眉,為什么要在路中央拍照。
只因為是你,我才覺得畢業與我有關。
PS:以此致我的閨蜜和其他兩位朋友,雖然畢業了,但你還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