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毛筆的訓練打開硬筆的格局
對于書法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心態,孩子們學書法大部分都會受到家長的心態的影響,在這幾年的教學中,總體的心態是:①給孩子培養一個愛好,②卷面整潔,③聽到了非專業人員的錯誤引導。然而,目的卻都是一樣的――把字寫好。
? ? ? 然而,我們梳理一下書法史,每一種字體的演變,都脫離不了兩個字――便捷,書寫的便捷,篆書,無非就是順、逆鋒罷了,秦漢簡牘,更是順手“寫”出,隸書的出現,也是為了便捷,篆書光“轉”,書寫速度相對較慢,折便在簡牘、隸書出現了,再到后來的章草、大草,更是為了書寫的便捷,再到楷書其實就是省略了隸書中的波折,行書有是加速了楷書的書寫。無非就是便捷――簡單方便的書寫。在這里我們在啰嗦一下:篆書(秦)隸書(章草、大草)楷書(三國魏)行書(晉)這是字體改變的時代。
? ? ? ? 這樣看來,在我們印象中那么高深的書法無非就是便捷的書寫罷了,當我們了解了書法的發展后,我們對書法的學習也就相對簡單了很多,我們對書法學習的態度也就統一了,用最便捷方法來寫就行了,那么我們再針對大多數孩子出現的問題來看:無非就是寫的潦草,凌亂罷了,那么怎么糾正呢?結構沒掌握好唄!在書寫中我們要注意筆畫與筆畫的關系、長筆畫與短筆畫的對比、筆畫之間的位置關系要準確。那么這個過程是怎么訓練出來的呢?毛筆會更容易一些,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字帖,把字放大來寫,不但會鍛煉孩子的眼力、膽量,同樣會培養孩子的胸懷,加之以對傳統文化的深入解讀,映射當代的文化風貌,反思自己對文化的認知,更容易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再輔之以三五年時間,字就很容易練好了。也許您會說,時間太長,可是,這也不過是小學的這個階段,孩子的路還長,用這段時間通過寫字培養了孩子的文化的認知,提升自信都有很大的幫助,對他的一生也會有影響的。
? ? ? ? 大多數家長讓孩子學硬筆無非就是便捷,然而,總有對書法玄之又玄的思想,把書法看的太高深了。由此來看,孩子學書法,并不是硬筆毛筆的問題,硬筆的教材都是我自己編的,教硬筆還不容易嗎?但硬筆傳到我們中國也不過二百年,二百年前,國人不都是用毛筆嗎?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對我感觸最大的莫過于硬筆和毛筆的對比,硬筆束縛了手腕,手腕打不開,孩子用力太死板,字就很難寫好,毛筆則是打通身體上各個關節的靈活度,(也就是武俠片中的打通任督二脈)可以盡情揮灑,心態放松,孩子會愿意學,更容易進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