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從分配,注意分工合作和彼此呵護。領隊安排全天服務并在分享環節進行督導,助理負責與義工所有事務細節的溝通。
1)每一位義工配合領隊和助理安排的時間,共同學習行為規范以及分享心得感悟。
2)有疑問可以提前咨詢領隊和助理。
2.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語保持柔和,如遇到陪伴的是老人家時動作需緩慢、有禮節。
1)無論陪伴的人是誰,都要謹言慎行,語氣柔和。
2)配合陪伴對象的節奏以及狀態陪伴他。
3)如果是老人或者是體弱多病的人我們更需要謹慎,因為他們都是不能受到大的刺激的,不然有可能會有健康風險。
3.在線陪伴溝通時,手機盡可能使用無線網絡;與老人溝通時,請勿接打電話。
1)無論陪伴的是誰,哪怕是我們的家人,都要按照我們的規則來陪伴,全身心的陪伴,放下其他任何事情,全然在當下。
2)陪伴時盡量把手機設置在飛行模式,用網絡通話,這樣就不容易被其他電話干擾了會談進度。
4.自我介紹: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如果你很想關心她的話可以說: “我們組織了一個“把愛帶給每個人”的公益活動,我們是這個活動的義工,今天很開心有機會陪伴你。”
1)不是很熟悉的朋友需要告訴她為什么我會選擇她作為陪伴對象,最好寫好話術,讓她覺得我們在乎她,我們想陪伴她,讓她感覺很好。
2)熟悉的朋友就不用告訴她了,直接陪伴就好了,特別是家人,自己心里知道自己要跟隨陪伴原則進行陪伴就好,不用特地告訴她,自然就好了。
5.如果在在線陪伴過程中是陪伴的是老人,請敬畏老人,根據老人的文化程度,對老人使用合適的稱謂。
1)其實無論陪伴的人是誰,都要根據他的文化水平,需求以及喜好選擇稱謂,也可以問她喜歡什么稱謂,有的老人喜歡我們叫她“小姐姐”或者“漂亮姐姐”,她就會很開心了。
2)在老人院,醫院或者某些特殊情況下,我們可能看不出對方的性別,我們最好一定要問對方怎么稱呼,不要貿然說錯了話,讓對方不舒服。
6.如果是去到有老人家住的地方,碰觸房間任何物品,需征得老人同意。
1)如果是去朋友家里探訪,都要注意不要隨意觸碰朋友家里的物品,要問一下主人,每個人對自己家里的物品擺放都是很有要求的。
2)哪怕是陪伴自己的家人,也是要尊重他們的習慣,做到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只是愛與陪伴,這才是我們陪伴的精髓。
3)在線上陪伴時,要注意不要評判對方的家里的布置或者其他我們看得到的人事物,這也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7.與老人溝通時,視線保持與老人平行或略低。
1)線上陪伴的時候,找一個自己舒服的位置坐好,這樣才有好的狀態陪伴,同時也要注意視頻的角度和聲音大小,讓彼此都處于舒適的狀態。
2)線下陪伴的時候,我們要遷就對方的習慣,坐在讓她覺得舒適的位置,和她討論如何調整高度,距離,這樣才有一個舒服的會談環境,從而提高會談品質。
8.與老人建立一定信任后,方可嘗試撫觸等其他溝通方式。
1)線上活動不能撫觸,但我們可以在建立信任感后,在合適的情況下,多表達我們對她的關心和關愛,愛要勇敢的表達出來。
2)線下活動是不是適合做撫觸也要看現場的情況,而且我們自己也要準備好了,不然彼此不自然也會很尷尬,所以我們要多參加活動,慢慢地就可以自然的表達愛,也學會撫觸和擁抱。
9.尊重老人的個人信仰,不把個人信仰強加給老人。
1)每個人的信仰都需要被尊重,信仰源于愛和慈悲,不源于宗教。
2)無論我們信仰什么,都用愛去影響他人就好,做到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只是愛與陪伴。
10.陪伴老人,不是生理治療、心理治療、靈性治療,不是教育老人,不是給老人做邏輯分析,不是替老人消災免難。
1)這是“三不”的詳細解釋,我們只是愛與陪伴。
2)哪怕我們陪伴的是自己的親人,也要盡量做到“三不”,才能真正的成長自我。
11.不替老人喂水、喂食,不為老人推輪椅,不為老人解約束帶。如老人有生活和醫療照護需求,須聯系監護人。
1)線上陪伴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如果是線下陪伴活動那就要看具體情況,在不熟悉的環境里,那就要咨詢家人的意見,而且也要注意我們陪伴的老人和他的家屬都最好同時在一個房間里,這樣才能保證更安全。
2)如果是熟悉的環境就不用太拘謹,但重點還是在于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以及我們陪伴的對象還有他們的家人。
12.不打探老人的私人生活,如老人自愿告知,需為老人保密。
1)線上探訪的一般是熟悉的人,難免會聊到私密的事情,如果對方愿意說我們就聆聽,不要過多的詢問,做好陪伴就好,同時也要默默地為他保密。
2)如果不熟悉的人跟我們分享私密的事情,更要感恩他們的信任,耐心傾聽,并為此保密。
13.不互贈禮物,如老人給予物品時不能當場婉拒,物品需交與同行的資深義工,再轉交給領隊處理。
1)線上探訪一般不存在互贈禮物,我們陪伴聆聽就好。
2)探訪熟人不能避免有禮物往來,只要彼此舒服,不要覺得有壓力不舒服就好。
14.對老人不做任何承諾。
1)無論對象是誰,我們都要謹慎承諾,特別是老人或者是重病的人,我們很有可能兌現不了承諾的。
2)其他的朋友,我們也要謹慎一點,承諾了要做到,我們要時時覺察自己的言行。
15.不互留聯系方式,如老人有需求可通過老人院的院長聯系項目組長。
線上陪伴都是認識的人,不存在不留聯系方式,如果是轉介紹的需要我們呵護與支持的朋友,可以告訴他們我們平時也會挺忙的,如果他們有需要聯系可以留言給我們,我們有空就會回復,那樣他們就會清晰并且理解,而不至于感到失落。
16.服務結束前3分鐘,需做好離開前的鋪墊。離開服務區域時,需一個個倒退著離開。
1)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要提前幾分鐘提醒對方我們快離開了,讓他們有心理準備,把想說的話說完,就不會失落了。
2)線下陪伴要注意不要轉身就走,微笑著倒退地離開,也同時關注對方是否安全,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細致和溫暖。
17.為尊重老人的肖像權,服務當天若要用相機進行影像記錄,請把老人的面及重要部位位置遮擋或處理好,義工不得私自拍攝老人。如違規私自拍攝的影像資料遇糾紛由個人承擔責任。
1)線上陪伴一般也不會拍照,除非是對方很想和我們合影或者截圖留念才可以,也不要發布出去。
2)線下活動盡量也不合影,尊重對方的隱私和肖像權。
3)每次活動義工都會拍攝合影,線上陪伴也有截圖,如果有義工不想拍照也可以告訴領隊,尊重每個人的想法。
18.認可并接受老人家庭和服務場所的一切現狀,不分析、不評判、不下定義。
1)三不是我們服務的精髓,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
2)我們提倡的是陪伴,主要是愛和接納,包容,理解,這和溝通是有一定區別的,陪伴更注重聆聽,以對方感受為重點,而溝通以互相交流討論為主,雙方表達比例差不多。
最后還有一條就是請互相監督,共同陪伴成長。領隊會提醒大家,會詢問到大家是否對18條還有一些疑問和異議,需要解釋和澄清,或者當有人反對,不愿意遵守,可以選擇不參加此次服務。如果大家都同意,就都簽上名字代表我們會遵守和認可這些服務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