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平凡不是因為沒有努力,而是把時間都用錯了地方!
今天晚上和同事在溝通新品發布會的事情,然后聊到了部門分工,聊到了我的工作。作為一個平面設計轉數據分析再轉新媒體運營的人,對自己在核心競爭力這方面是有一點膽怯的。轉行的太多,所以對很多技能的掌握就像看“相親看臉”一樣,顯得有點膚淺。
今天我和同事分析了自己的工作,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自己是不合格的。賬號沒有明確的定位,沒有固定的更新頻率,也沒有長周期的內容規劃,沒有明確的KPI指標。所有的工作時間總是被安排,都在做著指哪打哪的工作,讓自己的崗位職責,工作邊界模糊不清,以至于領導總是給安排一些和自己核心工作不相關的雜活或是部門內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讓自己失去了工作的方向。
工作涉及的方面太多了,但大多都是邊角料但我并沒有把生活的邊角料變成藝術品的超人能力。每天都在忙碌,忙碌到每天寫工作總結的時候怎么也回想不起來自己做了什么。其實不是不知道,只是自己心里清楚,那些工作的邊角料即使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但都不能稱為一個事項。
同事說,即使我們在這里工作,我們也要思考自己一兩年后要離開時,想想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你如何給下一個公司講解你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呢?我反思了很久,也許我的小聰明還撐不起我的夢想,所以利用核心技能找到出路是必須的。每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但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做到90分,學會把重心放在應該做好的事情上,產生價值高的事情上。自私一點,對自己成長能力最有幫助的事情才是我們要撿的西瓜。
大數據時代,我們不能只憑感覺走,學會用人們習慣的方式講述自己,才能更好的讓下一個公司接受你。所以從現在起要建立自己工作生活的數據信息庫,將所有的努力量化考核,為下一份機會未雨綢繆。我們不會再在一個地方終老,每一個站點學會吸收他們的精華將其邊做我們的精華養料,讓這些助力我們思維生長。新媒體運營是立足當下做未來的事情,我們也要為每一個飛翔的瞬間做好起飛的姿勢,樹挪死,人挪活,為自己的再一次挪動做好準備!
在工作中忙碌的我們是不是已成為別人口中的便利貼女孩?是不是已經成為別人的售后服務隊?如果不想被別人磨平我們的棱角,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個性。很多時候,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和評價會是我們行為的影像。要想別人對我們有一個獨特的認知,我們首先要有自己的能力圈,要在自己七長八短的能力中,找到那個最長的板塊,讓它變成別人仰望的風景。每個人都不是全能的,所以搭建自己能力的護城河是競爭激烈情況下保護我們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