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不知道是湊巧還是自己開始關注就業這個問題,遇到了一些對求職迷惘的師妹師弟,一些在職不斷吐槽的人,和一些跳槽之后找到工作的人。
于是,在職場的不同階段,看到了不同的現狀。
求職的人,總想著世上一定有一個完美的適合我的坑;在職的人,總想著找到另一個比現在更好的坑;跳槽的人,總算發現了所有的坑其實都很坑。
周五的時候之前實習的上司微信我,問我現在公司的情況,直入主題后,我知道他缺一個微信運營的員工,他覺得我合適想挖我。我的現職不是新媒體運營,我也對新媒體運營沒有興趣,我將這件事發在了公司內部新人群,她們不是各種嫌棄我們公司嗎?我僅僅說了開頭,就有以下這樣的疑問:
“你為什么不去,跟回自己的上司不是很好嗎?”
我說,新媒體運營以及那家公司的業務內容不是我感興趣的。然后,引來一陣刷屏、
“錢多就去吧,不要和錢過不去。”
“錢多就去吧,不要和錢過不去。”
“錢多就去吧,不要和錢過不去。”
。。。。
我當時覺得很搞笑,從實習的求職開始,我就很清楚自己是為了興趣去找互聯網行業的工作,在實習了兩次之后,我不知道我最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但起碼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么類型的工作不是嗎?如果到最后,興趣不是成為我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金錢成為了工作選擇的最關鍵的因素,那我不就叛變了最開始的自己了嗎?
每年應屆生求職開始,都有不知冠以什么名頭的201X年最新薪酬排行榜,這些排行榜,在被有意閹割和有意對比之后,最后補上一句:“你拖后腿了嗎?”鋪天蓋地的評論,都是“我拖后腿了”。同樣,也在我們公司的內部新人小群引起了轟動。同樣鋪天蓋地地排隊列:
“對不起,我拖后腿了。”
“對不起,我拖后腿了。”
“對不起,我拖后腿了。”
。。。
實在看不下這種為了調侃而調侃的氛圍,我辯白了幾句:“剛畢業沒多久工資肯定是趕不上平均工資的。”“不要想現在趕不上,兩年后肯定趕得上。”然后呢,然并卵。我用盡了力氣忍住,才沒有將這句話說出口:“哦,那是你活該。”
同住公司宿舍的其他部門妹子要離職了,在談話中,都是對公司、工作、上級的吐槽。公司福利不夠,工作辛苦,上級不體諒。她們更是在交流中就說:“就像拿著一千的工資讓你干兩千的活。”“是的,這樣的話,我最多干五百塊的活。”然后她們就嬉笑起來。還有另一個號稱自己“很快就頂不住要辭職的妹子”,因為負責的工作經常都會接到臨時安排,總是向我們吐槽:“我的抗壓能力真的沒有那么好。”
妹子,不是你的抗壓力不好,是你的抗壓能力不夠好。
大學生轉入職場,沒有及時協調好自己的心態的話,這世上哪里都是不如你意的工作。你每天抱怨公司,抱怨沒有人帶你,抱怨工作辛苦,你說你將時間都花在工作上。我想,你對有時間的定義一定是除掉了外出聚會、煲劇和閑聊的時間吧。職場新人應該要有這樣的追求“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和未來無關的事情上。”大家同是職場人,都已經是成年人了,該有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應該要有,沒有帶你,你只能怪自己。別人的經驗都是別人工作積累所得,愿意教你是他人的善意,你不能強迫。
公司花錢請你來,是要你產出價值,產生盈利。剛出校門的畢業生,你所擁有的僅僅是比實習生強一點的經驗,這是個講求市場規律的職場,有能力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坑,沒有能力的只能永遠抱怨著現在的坑不好。
不是坑不好,是你不夠好。總是不滿現狀卻從不動手改變現狀的人,不值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