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和老公帶著孩子回老家住了一個月。這是我從學校畢業后,幾年來以來,在農村住的最久的一次。
從最開始的“寄宿感”,到慢慢習慣適應,到最后的喜歡,我慢慢看到了自己和農村老家之間的變化。
每次回老家,總是很奇怪,好像自己的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這次終于搞明白了。因為回家時間短,所以本身就有從心里珍惜回家的時光。
在老家,一整天的時間都是屬于自己的。不屬于手機,遠離電視,好像一下子回到現實中,耳邊有微風徐徐,頭頂著廣闊的天空,沐浴著無處不在的陽光。
甚至時間一下子從半小時為單位計算,變成以分鐘來計算。甚至每一分鐘,都自帶有秒表計時功能。和媽媽一塊做飯,說說笑笑。大家一起吃飯,說說近況。每一刻都很開心。
老家因為鄰居是門對門,所以鄰里很親近。因為你想逃避的時候,鄰居笑臉盈盈地從門后出來,問你什么時候回來的?吃飯沒?
幾問幾答以后,你竟然卸掉了冷漠,變得溫暖起來,然后和鄰居在門口嘮了很久。你很高興,以為時間過了很久很久,其實才十幾分鐘。
然后抱著孩子到處走走,村口一般都有人聚集。幾個老太太或者年輕的媳婦,帶著小孩,在嘮叨家長里短。大家交流下近況,溝通下育兒知識。
我這個不相信“鄉村育兒”的人,竟然在老家住了一段時間后,覺得鄉村育兒,一部分也有自己的科學道理。
回家幾天,已經知道了村里的好多人的近況。我也開始變成村里的“土著大媽”,要是哪家有孩子親戚來,主動問長問短。問候是大家彼此加深理解和感情的紐帶。
然而,在家也有諸多的不方便。比如衣服帶的再多,穿的時候,還是感覺不夠。更何況是天氣多變的春天。于是去鎮上買了幾件。
內心想著,隨便買幾件。買沒有穿過的樣式。這時候也不挑質量了,隨便穿穿,其他的以后在說吧。誰知道,無心插柳,三四十塊的衣服,竟然村頭幾個媳婦來問我哪里買的。
以前,想著這樣搭配,那樣搭配,這種顏色我不適合,那種樣式顯得我比較肥。現在,完全湊合,竟然都說好看。
于是回到家,有仔仔細細的在鏡子前面端詳了一會兒。確實一身搭配很和諧。也許,內心是完全放松的時候,才容易發揮自己最大的搭配智商。
另外,我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前完成了網絡上接到的工作。本來以為老家亂哄哄的,哪里有心情干活呢?誰知道,坐在窗臺邊,耳邊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我竟然能很平靜,入神地思考!
我的寶寶也同樣。之前在城市,我無論怎么保持安靜,都不能讓她踏踏實實地自己躺在床上睡覺。然而回到老家,各種聲音中,她竟然能自己睡的很香甜!
也許,洗衣機轉動的聲音,下鄉賣饅頭賣豆腐的聲音,鳥叫狗吠的聲音,還有各種小孩子吵鬧的聲音,大人說話的聲音等等,讓她覺得很溫暖,很有人煙味吧。
在城市里,人來人往,大家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幾個月大的孩子,眼睛追著到處移動的人,吚吚啞啞地想讓他們回頭,可是,沒人理會。
在老家,親戚家人輪流抱,村口閑著的大媽大爺再抱抱,寶寶每天都和很多人接觸。她從最初的見人(嚴重認生)就哭,到后來見人,喜歡的就伸手要抱抱,我想,孩子已經對人有充分的安全感了。
對于我來說,隨時看見窗外廣闊的天空。好像很久沒有看見這么大的空間,沒有遮擋物,太陽和我之間那么干凈,那么空曠。
在回頭想想,在城市的感覺,好像住在一個精致的籠子里。因為人太多,這個籠子要很高很高,才能讓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空間,井然有序,高效,獨立??墒?,那也代表著人和人之間沒有人情味。
因為人情味,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需要時間,需要空間。而這種情況,城市里沒有。時間沒有,即便有,也會選擇逛街,或者玩手機,看電視,看電影來打發。
城市空間就更不用說了。大家住在垂直的空間里。人和人住的很近很密集。然而,人和人之間又變的很遙遠,很冷漠。即使在電梯門口和鄰居見面,也懶得打招呼?;蛟S因為距離人與人的離的太近。近到我們想用冷漠的情緒來拉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我猛然回想,已經在家住了一個月了。人是很奇怪的動物。在親戚朋友那里借宿,很多不適應也能忍忍。在老家也一樣。反正也就一兩天。
外套可以就穿一件,內衣也將就不用換洗。鞋子有點悶腳,睡衣沒帶,衣領有點臟,都沒關系。因為忍忍就過去了。
然而沒人喜歡長久寄宿的感覺。所以每次回老家,最多住兩天。如果想到,要在老家住很多天,絕對是感覺不能忍受的!
因為在老家要忍受網絡慢,購物不方便,換洗衣服不方便,沒有特別多獨處的時間,交通不方便,洗澡不舒服,鄰里之間嘮叨問候,甚至還要改變作息時間……
然而最初的幾天不舒服不適應,慢慢變成了習慣。習慣家里的節奏,習慣去掉一切繁雜來生活。如果說,在城市里生活比較精致,那么,在老家生活就有種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
比如習慣依靠電子產品聯絡的我,在老家會去挨家拜訪親戚朋友。同村的就更簡單了,吃過飯,約好幾個人,一塊走路從村西頭走到村東頭,沒有什么要緊的事情,就是隨便聊聊天。
之前不明白為什么,一回到自己的家里時間就過的更慢了?我發現因為,在城市里,對大自然的依賴少很多。我們對時間的把握,要靠電子設備上的顯示。沉浸在虛擬世界里更多,時間過的更快。
而在老家,我們更多的是周圍環境來估算時間。比如看太陽和光線變化,看鄰居家做飯沒,看孩子放學沒。
村里六十以上的老人,估算時間更加精確,即便在地里干活也能在十二點之前回家做飯。因為孩子們十二點放學。因為年級稍微大的老人,都不習慣用手機,對電子產品依賴更少。多年的生活歷練,讓他們體內的時鐘變的精確。
我也感覺自己回到老家以后,和周圍的人,環境自然等現實生活有很多的聯系,所以過的很慢,更真實。
在城市里,回到家里,就坐到沙發里。然后順手打開電視。電視和沙發組合是現代社會最隱形的時間殺手。電視劇看了一集,想再看一集。時間變成以一集一集的電視劇來計算。
晚飯后,還想著在玩會手機,放松下。然后,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就這樣到了半夜。而在老家,吃過飯,一家人說說話,就覺得很滿足。然后洗漱過后,就各自回屋睡覺。
在老家,打開手機的頻率更少。以前總是看新聞看各種消息文章,想讓自己成長,想讓自己思考,跟得上時代。在老家呆著,就好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安全,溫暖,慢悠悠。
新聞不看了,那么遙遠的事情不知道也沒有有關系。還不如聽聽李大媽說說她兒子的事情,聽聽王大媽說說她女兒的事情。畢竟真實,畢竟在身邊。
然而,在老家也不都是優點好處。因為家里人時間觀念不重,所以你在忙碌的時候,也會有人來找你玩。所謂玩,也就是在一塊隨便聊聊天。
城市里,大家誰也不理誰。高效,冷漠。如果你感覺自己被壓抑地快得抑郁癥了,回家住上一段時間吧。無論大人小孩,都有好處。也就是在老家住的這一段時間,我突然明白,人,是,群,居,動,物。
回家的前一段時間,我和老公,在狹小的家里,經常爭吵不斷?;氐郊依?,感覺溫暖了許多,矛盾也少了很多。老公作為網絡重度購物狂,回到老家,或許因為拿快遞不方便,或許因為環境更加的寬松,所以購物少很多。
而我們的購物從網絡上,更多的轉移到現實中。想買什么東西,去鎮上買??粗械模瑑r格合適的,掏錢拿東西走人,不行的,就再轉幾家看看。隨時能拿錢拿東西走的感覺,也有種特別的魔力呢。
回到家,有什么矛盾,在大家面前說說,也就好多了。而我和老公的矛盾主要就是,我每天帶著孩子,呆在屋子里,沒人說話聊天,每人幫忙帶孩子,由此而來的各種壓抑。
這種矛盾,在老家直接不存在。因為大家都時間比較寬裕,親人隨手替我哄一下孩子就直接解決。而人和人之間,這種面對面的溝通,更加讓人活的真實。
然而,在老家,也有很多不好。比如停電頻率更高,停電時間更久。有次下雨前刮了大風,結果村口的電線桿被刮倒了,停電一夜。這要是在城市里,估計要出去吃晚飯和第二天早飯了。
而在老家,老人從后鍋里(大鍋后面帶的小鍋)舀了水,做好了飯。然而,農村現在也對電的依賴特別大。電動三輪車,電燈電視,甚至吃水(水塔)都需要電。
另外,在老家下雨還是不太方便。首先是光線問題。老家不像城市小房子,光線暗打開燈就亮如白晝。在老家,下午除了光線暗,還有不能出門玩了。至少不能在空曠的天空下玩耍了。比如門口,比如村口,比如田野邊。
然而,老家這十年來,還是大大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比如村里的路都變成了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戶戶門口。乍一看,還以為是縣城的小胡同呢
然而,無論鄉村怎樣發展,它還是比城市更接近植物和動物,接近大自然。
所以,如果你也想換種生活,回老家一段時間吧。體驗下與人,與大自然之間的親密接觸。和花草樹木,陽光空氣,蟲魚鳥獸共同生活,與家人,親戚面對面聊聊天,飯后帶著好心情去田野里逛逛,也是種別樣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