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在開頭:這片文章很早之前就想寫了,由于種種原因擱置下來了。今天打開便簽,原來已經欠了自己這么多篇文章。
聽老人們說過:身體和靈魂總該有一個在路上。身在路上,你就能看到這個世界的廣闊,能夠親身觸碰到溪風的柔軟,能夠感受落日的寧靜。
魂在路上,你就可以用心去探索這個世界未知的一切,讀懂潮漲潮落的跌宕起伏,悟透白鶴穿云而過的淡然。
還聽老人們說過,年輕人要耐住性子,不要毛躁地橫沖直撞。慢下來,靈魂才能跟上行走中的身體。
我想這句話意思就是,要學會在旅行途中停下來,留一段時間給自己,思考這段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在于剪開生活的平淡無奇,給周而復始的日子開一條縫隙,好讓暖陽鉆進來。無論是誰,總有一天會對日復一日的生活感到厭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唐寅“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謝花開年又年”的閑情逸致。世人追求的東西太多,他們的價值觀認為無所作為就是碌碌無為,就是虛度年華,所以每天就像騾子一樣拼了命地做著同樣的事,以至于生活圈子越來越小,眼界也越來越窄。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場遠行,來反叛如今索然無味的生活。
2
當然,如果旅行太在乎目的,那就失去了旅行的意義。生活總該有些偶然,用來為你打破生命的一成不變。每個人都為了同樣的東西努力,面對著來自各個層面壓力,漸漸迷失了自己。太在乎目的的人,往往會丟失了自己的目的。不忘初心,方才能得始終。
上周幾個朋友到十堰旅游,本來是準備去武當山的,由于時間的原因臨時決定去離我們較近的牛頭山。
之前和朋友去過幾次,所以對牛頭山還算了解。但這一次,我選擇了自己從來都沒有走過的一條路。
一路上處處是未知,連我這個“本地人”都不知道這個拐角之后會通往何方,這個陡坡之后,還會不會再有陡坡。
約莫一個小時后,我們跨過一個用石塊堆砌的石門,眼前的景象瞬間驚愕了所有人的雙眼。
一派空曠遼遠,滿眼都是蔓延不斷的蒼黃。極目眺望,四野八荒都是泥土的黃。一條條由黃土鋪就而成的樓梯通往幽靜密林的深處,一顆顆巨大的古木生長在懸崖的邊緣,粗壯得根深深扎在巖壁之中。
我從不曾想過,已經登頂過諸多次的牛頭山,竟然還藏著如此讓人激動到顫抖的景象。
順著綿延的山路而下,最后才知道自己走過的這條路名為“土長城”。
之前太汲汲于登頂,所以根本就沒時間去顧及這些蹊徑。總以為瞭望塔才是自己最終的目的,卻忘了爬牛頭山本是為了看到好的風景,一念之差,萬千別。
下了土長城,離瞭望塔還有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問朋友們,接下來的路還要不要走?所有人紛紛表示不用了,之前這一遭足矣。
太執著于登頂,往往會讓旅行地意義變得扭曲。
旅行也許只是一種心情的釋放,就好像山雨欲來,躁動不安的狂風一樣,總想著拼命地掙扎釋放自己。遠離自己所在的喧囂,奔赴到山野之中,無論接下來遇到的景物是好是壞,天氣或晴或陰,都沒有關系,只要那顆“久居樊籠”的心得到釋放就好。
3
一個人在只有在旅行的時候,才能聽到自己的心聲。它會告訴你,如果你再不出去走走,你的世界將會慢慢縮小,到最后連自己的落腳之地都不復存在。這個世界遠比你想象的要寬廣得多,你看到的僅僅是井底而觀的巴掌之地。
旅行是一種放松的方式,并不是讓你把你生活的地方和你旅行的地方的對比,而是讓你徹徹底底的融入到旅行中來。將自己積累在心底的所有壓力全部釋放,去嘗試無數次可能。你可以走一走以前從未走過的山路,可以去住一次新的酒店,可以在另一座陌生的城市數著頭頂的星星。
每個人的旅行意義都不同,可以是張愛玲里關于愛情的纏綿悱惻,也可以是李太白筆下豪情萬丈的壯麗詩篇,更可以是長空秋雁緩緩而過的閑適安詳。
人生短暫,稍不留神自己手中的歲月就流失得一滴不剩,離自己近在咫尺的東西也馬上變得遙不可及。
旅行,就是要用歲月編織一張巨大的網,網住生命的每一個動人瞬間,成為美好的記憶,點綴未來荒蕪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