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方式:評論區報名
報名格式:《奧派投資》書評報名+簡書昵稱+一篇已發布過的書評內容的鏈接
活動內容:報名成功會由簡書會員小管家跟您聯系,您可以免費獲得《奧派投資》書籍一本,收到書籍后需要在1周內發布一篇2000字左右的書評,本次活動參與人數10人,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書評稿件質量予以報名成功的名額哦
活動要求:請在簡書發布您的書評內容,同時也歡迎發布到其他平臺,注明首發于簡書平臺即可,發布后的鏈接請通過簡信反饋給簡書會員小管家
不久前收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曹沁穎女士發來的書稿,當天看到半夜12點多。晚上我一般10點之前就上床睡覺了,能讓我看到12點的書,最近這是第一本。感覺1994年開始在復旦讀研學的貨幣銀行學在我腦子里又重新活躍起來了。后來突然中招,得了新冠,休養四五天后又開始看后面幾章。
你知道的,得了新冠,人的腦子就……我忽然一想:哎呀,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的這本書研究了這么多,講了這么多,最后就是證明了一點——中國大媽是對的。中國大媽過去典型的投資行為,整體來講可以說都是對的。
都說得新冠會讓人腦子變笨,但可能正是這次新冠讓我腦子靈光一現想到:這本書就是支持中國大媽投資行為習慣的投資教科書。
中國大媽愛存錢。
太對了。
中國大媽買黃金。
太太對了。
中國大媽買房子。
太太太對了。
中國大媽買基金。
太太太太對了。
這本書講了很多,從理論上證明了一點:中國大媽都是對的。在投資理財上,要聽中國大媽的話。說得直接一點,對于年輕的大學生、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就是一點:聽你老媽的話,跟你老媽走,你老媽是對的。
這本書有些方面和我特別崇拜的投資大師巴菲特的看法也非常一致。這里我結合書中內容以及巴菲特的觀點簡單梳理一下中國大媽做得特別對的四大類投資。
中國大媽的投資類型,按照優先順序,可以分成兩大類四大塊。
中國大媽學習鄧小平,先求穩定,穩定壓倒一切;再求發展,發展是硬道理。
第一塊投資
中國大媽不欠錢多攢錢,是對的。
首先,手上要有足夠多的現金。現金是通俗的說法,就是馬上可以拿到手且馬上能用的活錢,可以是活期存款,可以是不超過三個月的短期存款,可以是貨幣基金。
中國大媽精打細算,從不過度消費,不會刷卡透支,不會貸款購物,想買啥有錢再買,發了工資能存多少就存多少,能多存一點就多存一點。現金是氧氣,欠的債務有時能一下子勒死你。
事實證明,遭受疫情的突然打擊,封閉在家,工作停了,甚至工資也停發了,但是你各種各樣的支出一分也少不了,這時你才發現:老媽平時多存錢是對的。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那是那些男人才會做的傻事,中國大媽才不會干,手上隨時都有足夠的錢。
投資理財關鍵的第一步是——攢錢。你要投資,就得先有錢。所以第一步是最重要的一步,既是投資的前提,也是投資過程中最耗費時間的步驟。想想,高考只有兩三天,但是學生們為高考準備了三年。交錢買房一天就能搞定,但是要攢夠買房的錢需要多少年?
《奧派投資》是怎么說的呢?
要攢錢,需要三步:
攢錢三步走的第一步——花錢要節儉,控制不必要的消費。
你都花光了,還怎么攢錢?要攢錢,你得節儉,不能亂花錢。
第八章儲蓄的道德這一小節講到,要這樣正確理解節儉的重要性:
“節儉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讓我們能夠以迂回的方式為我們的生活注入更多的品質與意義。如果人們認為節儉不再有必要,那就說明這恰恰是最需要回歸節儉的時刻。那些最美麗、最有價值的東西,往往不是瞬間就能買到的,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這對于人類來說似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只有依靠節儉,我們才能發掘自己的潛能。實踐、經驗、獲取的知識、記憶和可以儲存人類能量的物質財富,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讓人類社會變得繁榮。儲蓄是保障我們未來各個時間點安全的一種嘗試。節儉實際上不是當下有意識生活的反面,而是這種意識的表達,這才是對節儉的正確理解。”
巴菲特的節儉是出了名的。巴菲特在紐約時開的車,車牌就是節儉(THRIFT)。巴菲特平時不洗車,哪天一下大雨,就趕緊開車出去溜一圈——老天爺免費洗車。巴菲特愛買過期雜志。現在巴菲特90多歲了,早餐還是吃麥當勞的漢堡包,住的還是1958年買的老房子,當時花了3.15萬多美元,折合人民幣20多萬元,住了60多年,還在住。
學巴菲特的第一步,就是學會節儉,不斷積蓄資本。這一點中國大媽和巴菲特太像了。
攢錢三步走的第二步——不要欠債。
有時遇到事了,非借債不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能不借債絕不借債,不得已借了債要趕緊還掉。無債一身輕,欠債可能會要了你的命。有些年輕人禁不住誘惑,貸款提前消費,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消費貸款的利率相當高,有的真稱得上是高利貸了。中國大媽會勸你,“孩子,這事不能干”。
本書第八章說,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人們使用消費貸款,而且提出嚴重警告:“任何背負債務的人都不應該進行進一步的投資活動。對這類人的行動建議只有一個:盡快償還債務!”
巴菲特極度厭惡負債,能不借錢盡量不借錢。巴菲特在公司所有人手冊第7條原則中說得非常堅決,寧可少賺錢,也不會多借債:
“我們在借債方面非常克制。真的需要借錢時,我們會嘗試去獲得利率固定的長期貸款。我們寧可放棄很感興趣的機會,也不愿意背負過高的債務。這種保守態度肯定會拖累我們的經營業績,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心安理得,因為我們對許多投保人、債權人與股票投資人負有受托人義務;許多股東托付我們管理的資金,占其家庭財富的比例高得非同一般。(正如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里汽車越野大賽的一位冠軍說的那樣:‘要率先第一個完成比賽,你首先必須完成比賽。’)我和芒格在財務管理方面向來審慎,絕對不會為了追求多賺幾個百分點的利潤而犧牲哪怕是一個晚上的安心睡眠。我從來都不相信,自己應該拿家人和朋友現在已經擁有而且需要擁有的財富作為賭注,去追求他們現在還未擁有也并不需要的未來財富。”
有些人做生意會加杠桿,做股票投資會加杠桿,就是通過借債融資來擴大規模。在這種情況下,做對了,會成倍放大收益,但是做錯了,會成倍放大虧損,讓你的財富一夜歸零。
巴菲特(2010)警告說:“我們小學三年級時就學過了,無論之前積累的一連串數字有多大,一旦乘以零,一切都完全歸零;有些人在2008年重新學了一遍這個教訓。歷史告訴我們,太多時候杠桿會產生一切歸零的結果,即使運用杠桿的人非常聰明也照樣一切歸零。”
攢錢三步走的第三步——囤錢。
第八章囤積那個小節談到了貨幣囤積,說得俗一點,就是多存錢,要存夠一年不工作也夠你日常生活開支的錢:
“它能夠保存流動資金,讓個體擁有行動的能力。因為不確定性始終存在,所以人們有必要持有流動資金。一個明智的投資者不可能在任意武斷的時間點以任意武斷的數量進行投資。”
“囤積的初衷一定是讓自己的財務有盈余。囤積是以填補之前的債務和減輕個人負擔為前提條件的。一旦一個人擺脫了債務,其首要任務就是為自己預期的支出建立儲備。”
“流動性儲備至少要能夠應對自己一整年的支出。如果一個人還沒能建立這樣的儲備,那就無須進一步考慮投資的問題。”
“羅蘭德·巴德爾曾推薦對投資資金進行以下劃分:把投資資金分為三份。當周圍的一切都平和穩定時,使用第一份資金;對第二份資金的使用必須足夠謹慎和保守;第三份資金只能在拉響‘紅色警報’的時候使用。”
巴菲特(2014)說得更加直白:現金是氧氣。
“現金對企業的意義,猶如氧氣對個人的意義:氧氣存在時,沒有人會注意到氧氣;氧氣短缺時,所有人都只想著氧氣。”
巴菲特說:我們在任何時候賬上的現金都至少保持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 400億元,一是有急事時馬上可以救急,二是有重大投資機會時馬上可以出手。巴菲特經歷多次重大危機而不倒,而且能從危機中抓住機會迅速出手,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好多企業現金流中斷,結果有再多資產也沒用,不能馬上當錢花,這才明白巴菲特說的真對:現金是氧氣。
流動性壓倒一切,穩定壓倒一切。這是中國大媽和巴菲特的共同人生智慧。這是保命的事,而不是多賺幾個點利息的事。
第二塊投資
中國大媽小錢多買黃金,是對的。(個人認為,小錢以萬元為單位。)
現金量足夠支撐你一年的開銷就行了,持有特別多的現金只會貶值,最穩妥的保值方式是買黃金。
手頭有了足夠的現金、足夠的積蓄之后得想辦法買點黃金,因為紙幣是靠不住的。你想想,二十年前你小時候父母帶你吃一碗面多少錢?現在吃一碗面多少錢?再反過來看,二十年前你小時候一百塊錢能買到什么?現在一百塊錢能買到什么?你就明白物價上漲了多少,現在的錢多不值錢。現在拿太多現金的是傻瓜,拿太多活期存款的是傻瓜,拿太多長期存款的更是傻瓜。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古往今來,公認最保值的還是黃金。所以中國大媽有了一些小錢就買黃金是對的。
有時適當買些黃金飾品,既保值,又美顏,一舉兩得。我二十多年前到上海工作,就給老媽買過一個金戒指,才80多元一克。結果發現,我當時買的東西中就數黃金最保值,而衣服、鞋子、家電,現在一分錢也不值。可惜當年買的黃金太少了。早知道當時就不會為了一時追求流行買那些容易貶值的東西。向中國大媽學習,多買些黃金,多買些金戒指、金項鏈。
在投資組合中適當配置一些黃金是有益的。本書第九章這樣說:
“黃金具備多種品質,因而能夠作為平穩的、長期性的投資工具。黃金與大多數其他資產類別,尤其是股票和債券的相關性非常低。自1970年以來,黃金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相關性為018;與10年期國債的相關性為004。因此,黃金作為一種相關性較低的資產類別,可以充當實現投資組合多樣化的一種手段。”
“大部分研究認為,黃金能夠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減少投資的波動性。尤其是在極端動蕩時期,這種功能更加明顯。大部分研究建議黃金配置占個人總財富的5%~10%。鑒于目前所推行的貨幣政策,我們會把這個比例再往上調。”
但是存再多存款,買再多黃金,也賺不到多少錢,存款保證生活穩定,黃金保持價值穩定,但是黃金不會生黃金啊。
穩定壓倒一切之后,發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塊投資
中國大媽大錢買房子,是對的。(個人認為大錢以百萬元為單位。)
中國大媽最熱衷的是買房子。
我個人一直嘲笑,公司同事那些做了媽媽的、準備做媽媽的,都只知道買房子,自己有錢就趕緊買房子。兒子要結婚,中國大媽買房子;女兒要結婚,中國大媽催著先買房子。
看看上海的房價從每平方米一千多漲到十幾萬,事實證明,中國大媽買房子,太對了。
曾經每平方米價格不到一千塊的房子擺在我面前,我身邊的中國大媽拼命搶,我卻……我錯了,中國大媽搶房子,是對的,太對了。
我老婆勸我早點買房子,我媽勸我早點買房子,我周圍年紀大的女同事也勸我早點買房子,可是……我錯了,中國大媽是對的。
買房子,買房子,還是買房子,不管房價漲多少,大錢攢得差不多了,都要優先買房子。
我翻譯過《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這位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也勸投資人有錢先買房,買好房子之后,有余錢再做股票投資。
巴菲特本人也認同,長期來看能夠跑贏通脹的只有兩大類資產:好房子和好股票。事實證明,長期跑贏通脹的只有房產和股票這兩大類資產。
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只會買一套房子用來自住。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論房子升值多少,都會一直住到老,所以買這套自住的房子其實只不過是一項耐用消費品投資。房價再漲你也不能把房子賣了,因為你還得住啊(本書第八章也說到,從狹義的奧地利學派視角來看,當前許多被稱為投資的活動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投資,很多只不過是消費決策,比如投資購買自住房產,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中國大媽解決了住房問題,過上小康生活之后,重點轉向投資,主要是投資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長。這是中國大媽一生最主要的投資。
在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下,有些中國大媽進一步拓寬視野,開始轉向長期最有升值潛力的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第四塊投資
中國大媽中錢買股票是對的。(個人認為,中錢以十萬元為單位。)
有了足夠的存款,又買了一些黃金保值,房子也買了,貸款也還得差不多了,甚至還完了,這個時候又有些長期不用的閑錢,買點股票和基金長期持有,是對的。
大多數人60歲退休后平均還有二三十年的壽命,所以我們的養老投資至少20年起步,而從20年投資期限來看,兩百多年歷史統計數據表明,股票投資是長期升值幅度最大的資產,遠遠超過債券,也明顯超過房地產。
可是選股太難了,基金經理都難以戰勝市場,業余投資者想要戰勝市場,絕大多數人根本不可能做到。所以自己選股投資不如買基金。但選基金經理也挺費勁的。如果閉著眼睛買的話,可以買些代表整個市場的指數基金,反正這樣能達到所有基金經理選股的平均水平,絕對不會出大錯。
這是巴菲特唯一多次公開提出的投資建議: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個人理解超過90%),最好的股票投資策略就是持續不斷買入代表整個股市的指數基金。
事實證明,聽巴菲特的話就對了。數據表明,最近15年,美國股市極少有基金經理能夠戰勝市場指數。
最后,做為總結,我們來對比一下本書奧派經濟學家建議的投資方案與中國大媽的實踐:
30%的資金配置于囤積流動性——中國大媽多存錢和買黃金是對的。
30%的資金配置于耐用消費品(自有房產、藝術品、價值高的家庭用品等)——中國大媽買房子是對的。
30%的資金配置于資本品(機器、工具、企業股份、房地產出租等)——中國大媽買股票基金是對的。
最后10%用于捐贈基金(購買涉及慈善、科學、和平促進、文化和環境項目的企業的股份)——中國大媽積極支持教育事業是對的。
明白了吧,這就是我為什么說,這本書證明了中國大媽是對的。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可以做為未來的中國媽媽學習投資理財的入門教科書之一。
各位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未來家里負責管錢的中國媽媽,你讀到這本書就偷著樂吧。在此我推薦所有年輕的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都看看這本書。
高中時媽媽天天只讓學習;一上大學就開始準備考研;剛考上研就要開始實習找工作;一畢業媽媽就催著找對象結婚,一結婚就催生孩子,而這時你發現,自己還多了一個重要職責——管錢,管一大筆錢,很大很大的一筆錢。
可是你從來都沒管過錢,怎么辦呢?肯定得先跟你媽學,但是怎么跟你媽學呢?你總覺得媽媽很土,都是土辦法,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現在有了這本書,你就知道了,你媽媽是對的,跟著媽媽好好學吧。
不過你媽媽只有實踐,而這本書提供了理論框架,如同給了你一張標出清晰路線的地圖,能讓你跟媽媽學得更快,甚至能讓你給媽媽出謀劃策。
讀讀這本書,增加一些有用的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基本常識,再結合你媽媽的英明投資舉措分析一下,為你走上家庭投資總監崗位做好知識上的準備。
投資比你想象的難,你需要比高考、考研更加努力地學習,需要像球類比賽一樣在實戰中不斷磨練,不斷反思。
在學校里,分數就是你的命根,考試得分是你在學校里的基本生存能力。在社會上,錢就是你的得分,就是你的命根,而努力工作,適度消費,持續攢錢,再投資賺錢,就是你在社會上必備的基本生存能力。
好好學、好好練吧。和在學校一樣,關鍵是多練習,在錯誤和反思中進步最快。
在學校里,光會讀書不行,你得會解題,活學活用,找出正確答案才能得高分。在投資理財上,光會讀書更不行,你得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活學活用,逐步摸索調整,才能賺更多的錢。你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所學的知識,不斷磨練自己的投資判斷和持續堅持投資組合不動搖的能力。
在學校里不要恥于談分,在社會上不要恥于談錢。
在市場經濟企業之間的業績比賽中,一切以賺錢多少來衡量比較。
在投資市場投資者之間的業績比賽中,一切以賺錢多少來衡量比較。
在市場經濟和投資市場中,每天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和投資者都在和競爭對手進行業績比賽,這是比高考激烈一萬倍的比賽,而金錢就是公認的計分標準。
好好練習,上場比賽吧,這是你一生都必須要持續參加的金錢比賽。
祝你好運!
本文作者:劉建位
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理財師
《巴菲特選股10招》作者,霍華德?馬克斯《周期》譯者
? 目錄
推薦序一 為什么中國大媽是對的?
推薦序二 投資的奧派智慧
推薦序三 不確定性加劇,奧派理念彌足珍貴
推薦序四 區分虛幻與現實的思維
推薦序五 奧派從未如此重要
譯者序 從奧派理解經濟周期
導言
第一章****奧地利學派
主觀主義
邊際主義
個體主義
現實主義
第二章****繁榮的幻覺
繁榮的出現
質疑現代繁榮
第三章****預測與預言
奧地利學派的經濟預言
預言的根基
第四章****貨幣體系
什么是貨幣
紙幣時代
貨幣供應
第五章****貨幣構造學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地殼壓力”積累
第六章****經濟周期
無扭曲的生產結構
生產結構的重組
資本結構
生產結構的扭曲
坎蒂隆效應
摩天大樓指數
第七章****經濟現象
惡性通脹與惡性通縮
滯脹
金融抑制與強制征稅
作為全球貨幣的特別提款權
第八章****奧地利學派的投資理念
儲蓄的道德
利潤和利息
債務的惡果
囤積
投資
消費
捐贈基金
投機
組合投資理念
第九章****奧地利學派的投資實踐
永久投資組合
貴金屬
股票
分析
債券
共同基金
另類投資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