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
項目目標的總體規劃——典型場景——功能列表——產品架構——需求詳述
項目目標的總體規劃:
內網分享,防止APP成為一個純工具性產品。(工具類產品,只有在用戶想使用的時候才會打開,活躍度較低,缺乏粘性)
典型場景:
1、拍照-美化分享-瀏覽(拍照工具)用戶產生的內容更多的流向微博/微信,工具類產品只滿足了用戶最底層的需求,產品缺乏活躍度,用戶不容易對產品產生依賴。一旦出現濾鏡更多、美顏效果更好的產品,用戶會見異思遷
2、瀏覽-拍照-美化分享 (拍照分享社區產品)美化編輯功能成為必備功能,而重點功能則是讓用戶留在APP里看別人拍照,通過照片垂直社區的自運營,讓用戶通過瀏覽產生更多內容,吸引更多用戶停留在APP里,滿足用戶的分享,被別人認可/尊重的高層次心理需求。
需求點:①不愿在爸媽、同事面前展示照片,分享在陌生人社交的內網中,少一些心理顧慮②用戶一旦在內網中玩的開心,結交很多朋友,對這個生態圈產生依賴,APP活躍度和粘性都會增強。
考慮到產品定位、商業價值、用戶粘性多個維度,我們將典型場景定位到用戶瀏覽-拍照-美化分享,看別人的照片產生拍攝上傳的欲望,同時用戶在不拍照不產生內容時也可以瀏覽其他用戶,通過點贊、評論和其他用戶交流,讓用戶更多的停留在產品里,玩的開心。
功能列表:
產品架構:
需求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