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讀 l 《詩經(jīng)?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原創(chuàng)?荷風(fēng)?詩詞醉清吟?2022-06-30 00:00?發(fā)表于湖南
《詩經(jīng)?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 ? 《桃夭》位列《詩經(jīng)》第六篇,是先民3000多年前的吟唱,跨過長長的時間洪流,這樣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的詩歌,今天讀來,我們是否依然會覺得朗朗上口,依然會感動莫名?這都是先民的智慧,也是文化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
?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灼灼”,鮮明茂盛,給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覺。一邊讀著,你的面前是否會出現(xiàn)一片云蒸霞蔚的桃林,或是數(shù)枝清新嬌美的桃花,鮮妍明媚,一派生機(jī)?
? ? ? 誦“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你的心中又是否會出現(xiàn)那樣一個貌美如花含羞脈脈的新娘,今已亭亭,無憂無懼?她長大了,要出閣了。
? ? ? ?在古代,女子出嫁叫“歸”,意味成年的女子,她的歸宿還在夫家。當(dāng)然,先民也會很溫馨地說女子回娘家省親是“歸寧”,意即出嫁的女子回歸父母之家、回到成長的地方,身心會格外的寧靜和愉悅。不過,娘家再好,總還是要“歸”去,那里才是新的人生階段,那里才能完成人生角色的轉(zhuǎn)換,才能去體驗(yàn)愛創(chuàng)造愛,去感受一份為人妻為人母為人祖的人間至情,去擔(dān)當(dāng)人生應(yīng)盡的責(zé)任與義務(wù),去逐漸修煉出一個完整的完善的人生。而女子的歸來,一個新家才完整,才有了那許多美好的希望。所以,男婚女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的終身大事,是一個家庭的大喜事。嫁娶的日子,雙方父母、親朋好友、同事鄰里都要前來祝福,都要來見證這一生情緣與幸福的開篇。
? ? ? 典籍中講“五倫”,即五種倫理關(guān)系,是“夫婦、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專制時代,這里也敢把“夫婦”二字置之至高無上的“君臣”之“君”的前面。其實(shí)想來何嘗不是,沒有“夫婦”,又哪來其他一切?孔子編纂《詩經(jīng)》,將士大夫與天子的歌詠“雅”、“頌”置后,編在前面的各國國風(fēng)中又把首篇定為吟詠愛情的《關(guān)雎》,這是一種大膽,也是一種真知灼見。婚姻和家庭,歷來在社會生活中都是重中之重。
? ? ? ?民國時期,男女定婚,有的直接引用《桃夭》作為贊美之詞,有的化用《桃夭》詩意寫進(jìn)盟約。有一則盟約如是說:“兩姓聯(lián)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jié),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jǐn)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足見人們對于《桃夭》一詩的喜愛。
? ? ? ?怎么不是呢,有賢良女子來“歸”,一切的希望都將從此開始。“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春華秋實(shí),綠樹成蔭,佳果滿枝,比興之中蘊(yùn)含著美好,如天降祥瑞,新的生命也會開始降臨,生命的延續(xù),傳承與發(fā)展,一切都將生機(jī)蓬勃,生生不息。
? ? ? 不僅如此,一個大家庭要幸福和美,當(dāng)家女子常常要心胸開闊,協(xié)和多方,要處理好許多關(guān)系:如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姑嫂之間、妯娌之間、親子之間、鄰里之間都是。職業(yè)女性,更要處理好各種工作關(guān)系、社會關(guān)系。處理好了這些關(guān)系,正如“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蓁蓁”,枝繁葉茂,分枝發(fā)葉,但相互之間懂得互相避讓,成就各自的生機(jī)盎然。若有女如此,便是大家小室的福氣和積年修來的功德了。
? ? ? 清代學(xué)者姚際恒在《詩經(jīng)通論》中說,《桃夭》“開千古詞賦詠美人之祖”。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如歸,宜室宜家。吟詠《桃夭》,不喝也醉。桃花,女子,自然,嬌美,和諧,興旺。一如孔子贊美的《韶樂》:“盡美矣,亦盡善也。”《禮記·大學(xué)》引到《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xì)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家庭的鞏固、和順與社會的安定團(tuán)結(jié)、繁榮發(fā)展,關(guān)系十分密切。
? ? ?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誦其詩,感其韻,晤其形,會其神,看那人面桃花相映紅,不負(fù)春風(fēng),不誤今生。
? ? ? 讓我們再一次欣賞這美麗的詩篇吧。
《 桃?夭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sh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