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百態(tài) Ι 兒時的苦與樂

鄭重聲明:原創(chuàng)首發(fā),文責(zé)自負,本文參與海薇閣單月征文第三期【人世百態(tài)】


小時候家里窮,印象當(dāng)中住過一段時間的窯洞,后來從山溝里搬進了土質(zhì)木架結(jié)構(gòu)的瓦房,一住就是十幾年。

為了幫父母分擔(dān)生活的壓力,我放過羊,捉過蝎子,逮過青蛙,干過很多如今小孩不會干,不愿干,也不敢干的事情。

但是,物質(zhì)或許匱乏,生活或許艱苦,精神卻從不貧瘠和簡陋。

如今思來,記憶最深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羊。

在山區(qū)長大的農(nóng)村孩子,應(yīng)該都會經(jīng)歷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放羊。

山區(qū)通常地少,所以分到每家的耕地就很有限,我家4口人,也就4畝多耕地。

靠這幾畝薄地如何供我和我哥上大學(xué)?這個問題曾經(jīng)長久地困擾我的父母。遇到問題必須想辦法解決,這是農(nóng)村人意識到得,第一個樸素的道理。

雖說靠山吃山,但是那時候林木早已經(jīng)不允許砍伐。“那就在農(nóng)耕之外,養(yǎng)點什么吧?”父母是這樣打算的。

所以我養(yǎng)過豬,豬其實不好養(yǎng),很容易得病死掉,對食物也比較挑剔,很多野草不吃,吃的草又不好找,每次出去打野草就變成了一件難事。如果用飼料喂養(yǎng),成本又太高,根本掙不到錢。所以幾年后,我們就果斷放棄養(yǎng)豬了。

也養(yǎng)過牛,養(yǎng)了很長時間。牛相對來說更好養(yǎng)一些,對食物不怎么挑剔,大多數(shù)野草都可以吃,收割完的玉米桿子,小麥桿子都是很好的草料。這些秸桿子用鍘刀切碎后拌上青草再撒點玉米麩子,牛每次吃的都很盡興。不僅食物好找,牛也不容易生病,也不會像豬和羊一樣,稍微喂遲一些,就在圈里亂跑亂叫。

我們養(yǎng)的最后一頭牛,養(yǎng)了七八年,養(yǎng)成了一頭大牛老牛,也養(yǎng)成了家里重要的勞動力和耕地不可或缺的伙伴。

可是后來,為了湊我和哥的學(xué)費,在全家人的不舍中,在我的淚水里,這最后一頭牛被賣掉了,換成了8000元的讀書錢。

相比養(yǎng)豬和養(yǎng)牛,養(yǎng)羊于我來說印象最為深刻。因為養(yǎng)羊我參與的最多,投入的精力也最多。很長一段時間,周末,節(jié)假日,放羊是我的專職工作。

每天早上6點30左右把羊趕到溝里,有時候會趕到河灘里,讓羊自由吃草,只要注意別讓羊吃了別人家的莊稼,也別跑丟了就行。

我不會傻乎乎地干坐著,因為放羊的可不止我一個小孩,也不止我們一個村的人。

小孩子會圍在一起打撲克,有時候會加點彩頭,彩頭不是錢,而是“吃油條”,也就是用兩根手指打胳膊。

我們也會帶上竹簍和塑料瓶在河里捉魚,深水潭和淺水潭都可以捉魚。捉魚的經(jīng)歷也是相當(dāng)?shù)糜腥ぁ?/p>

深水潭抓魚,把竹簍口對著魚兒頻繁出沒的石頭放下,用碎石堵住竹簍與水底留下的縫隙,然后搖動大石,魚兒受驚便回沿著平常游動的線路遁逃,這樣一下子就鉆進了竹簍。

淺水潭抓魚更有意思一些,把水潭里的大石全部搬走,把上下游魚兒可能逃跑的,也更明顯的縫隙堵住,之后在水潭里放一塊目標(biāo)石,這樣魚兒受驚之后無處可躲,紛紛躲在目標(biāo)石下,水稍深就用竹簍捉,水特別淺就用兩只手慢慢合攏起來抓。

抓到的魚會放在塑料瓶里,等晚上回家之后放到水盆或者水桶里,玩一段時間就放生。有時候小孩子也會聚在一起做魚吃,完全沒有大人參與。西北屬于干旱地區(qū),缺水,水產(chǎn)少,人們基本不怎么吃魚蝦,大人都不會做魚,更何況八九歲的小孩。

我們胡亂把魚內(nèi)臟簡單處理一下,洗洗,大鍋里倒點油,油燒開,魚扔鍋里炒炒,放點鹽,再加點水燒開就成了魚湯。有時候也會給魚裹點面粉放鍋里炕。可是不論哪種做法,做出之后一聞到魚腥味又沒一人吃。

如果沒有帶瓶子,我們也會有辦法存放魚。通常我們會在河邊附近挖一個小水坑,充做魚塘,把逮到的魚放進去。通常第二天魚就不見了,不是被鳥吃了,就是被別的東西吃掉了。

不過人生很多事情,其實就是享受過程,至于結(jié)果已經(jīng)不重要了。

在夏天的時候,天氣炎熱,我們這些小孩也會脫得光溜溜,爭先恐后地下水游泳,雖然根本不會游,只是在河里瞎撲騰,最多來個狗爬式。但是玩水的快樂,可是從娘胎里帶來的,那份快樂不言而喻。

有時候也會動起壞心思,專挑石頭下或者草叢里的馬蜂窩收拾,離河近的就用水澆,干草多的地方用火燒,不好火攻也不好水攻的,就只能強攻。撿起石塊一群孩子紛紛往蜂窩上砸,石塊像雨點一樣落下,再堅固的蜂窩也會被打掉,再兇猛的馬蜂也被我們打敗,但我們也不是毫無損傷,被馬蜂追上,蜇幾口也是常事。

但是所有孩子還是樂此不疲,毫不畏懼。人,生來就是好斗的,不是和人斗,就是和物斗,和天地斗,和命運斗。

與馬蜂的較量,與其說是我們對馬蜂使壞,倒不如說是與馬蜂戰(zhàn)斗或者是對馬蜂復(fù)仇更確切一些。

為什么?因為我們在奔跑時,走路時,只要不注意就會踩到或者驚擾到馬蜂,然后就被馬蜂一頓輸出。甚至很多時候,自家的羊兒只是安靜地吃著草,就被馬蜂蟄的狂奔亂跑。

積累了這些慘痛經(jīng)歷之后,是可忍孰不可忍,所有小孩都對馬蜂深惡痛絕,最后演變成同仇敵愾,只要說收拾蜂窩,必然是一呼百應(yīng)。

有時候我們還會在放羊的時候,享受到聽覺盛宴。我們會圍坐在河灘上最大的一塊石頭上,迎著微風(fēng),曬著太陽,像觀看電影或者舊時聽評書一樣,聽一位老爺爺講書,講《隋唐演義》,老爺爺是外村的,他講的有聲有色,我們聽的津津有味。有時候老爺爺也會給我們講自己的抗日故事,或者其他一些鬼怪雜說。

在哪個沒有隨身聽,沒有其他有聲媒體,爸媽沒有時間講故事聽的年代,這不是聽覺盛宴是什么?

有的時候,放羊的小孩少,我沒有玩伴的時候,也會隨身帶上故事書,依在柿子樹上,或者躺在草地上,大石頭上閱讀。什么《寶葫蘆的秘密》,什么《茶花女》、《鋼鐵是怎么練成的》,還有其他一些小人書、連環(huán)畫。

我從《寶葫蘆的秘密》學(xué)到人可以幻想,但依靠身外之物無法取得真正的成功;從《茶花女》里了解到一個女人可以那么悲慘;從《鋼鐵是怎么練成的》里知道,人不能碌碌無為,要有鋼鐵般的意志。

這些書都是父親留下來的,可惜之后都被小朋友們,你借我借他借弄丟了,如今只留下深深的遺憾。書固然可以再買,卻不是父親留下的,不是那個味道了。

放羊也不全是這些美好的記憶,也有一些慘痛的經(jīng)歷。

有一次,我一個人放羊,把羊趕到了和外村相鄰的林子吃草,因為知道如果沒有別的羊,自家的羊通常就在我附近活動,不會亂跑。然后我在附近打野棗子吃,等我玩好了,快要回家時,發(fā)現(xiàn)我的羊少了一只。

眼看著天馬上要黑,可我的羊怎么也找不到,我學(xué)著羊到處“咩咩”地叫,通常羊一聽到我叫,立馬會趕到我身邊。可是這次不論我怎樣叫,羊都沒過來。

我意識到闖了大禍,放羊卻把羊丟了,回家肯定要被父母責(zé)備,更何況羊是我將來學(xué)費的一部分,更是我暫時的伙伴和朋友。

我有種弄丟未來,弄丟朋友的自責(zé)感,這種感覺壓迫著我邊趕著羊回家,邊哭。等我回到家里,告知父母,父母并沒有責(zé)怪我,他們不忍心責(zé)怪一個本應(yīng)該無憂無慮卻承擔(dān)起放羊工作的孩子。

父母猜測可能羊被鄰村人抓走了,就找在鄰村住的舅舅打聽,果然是鄰村人抓走了,原因是說我的羊,吃了他們家莊稼。

羊要回來之后,我也長了教訓(xùn),放羊的時候不敢太“放羊”,可是有時候還是會出問題。

有一次,也是一個人在溝里放羊,沒人說話,也沒帶書,加上前天晚上到溝里捉蝎子,沒睡好覺,我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覺竟然睡著了。

等我醒來,天都黑了。我嚇了一大跳,生怕之前的事情再發(fā)生,趕緊找我的羊,幸好它們都還在,正在我身邊不遠處吃著草。它們就像我的衛(wèi)士一樣護衛(wèi)著我,其實我知道,不是它們護衛(wèi)我,而是即使我在睡覺,我也是它們的安全感。

可是,生活所迫,我的羊伙伴最終一個一個在我流著眼淚目送下,被羊販子買走。我不敢想象它們的命運,就像那時候我不敢想象我的命運一樣。我們的命運都被無形的東西所掌控,牽引著我們走向未知。

我最后一個老母羊,我多年的伙伴,被賣給了鄰村一個開小商店的,他們家人生病要喝羊奶補身體。

每次去趕集路過那個商店,我總會特別留意我曾經(jīng)的羊伙伴過得怎么樣,有時候看她木然地站立,似乎她也在想我,有時候沒看到她,心里會有失落和擔(dān)憂!

直到后來上高中,很少有機會路過那個小商店,我就再也沒有見過我最后一只羊,我少時的一個伙伴。

從此,我也再沒有放過羊。

記憶里第二件事:捉蝎子

捉蝎子也是少時一段有趣的經(jīng)歷。

有一段時間,很多人到村子里收蝎子,一斤100元,這價格在當(dāng)時可不算便宜。

所以很多家里的青壯年在白天農(nóng)忙之余,晚上搞起了副業(yè),捉起了蝎子。

捉蝎子通常在夏秋之際,天氣越是炎熱越是好捉,因為那時候蝎子都鉆出巖縫出來覓食。捉蝎子的人需要帶上老式礦燈,那種工人下井挖礦時的燈,笨重的很,燈戴頭上,裝有硫酸的電池背在身上。

剛開始捉蝎子,因為方圓十幾公里溝很多,崖也很多,到處都可謂是處女地。剛開始捉蝎子的人通常晚上幾個小時就能捉到一斤蝎子,有的甚至能捉到2斤左右。

當(dāng)收蝎子的人清點蝎子,給蝎子稱重,給村民數(shù)錢的時候,可把我羨慕壞了。

一兩斤可是不少錢呢!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那時候雖然不知道這句話,但懂這個意思。我就告訴父母我晚上也要去捉蝎子,自己掙錢攢學(xué)費。

父母起初不答應(yīng),要知道捉蝎子錢可不好掙。不僅僅是因為捉蝎子的時間在晚上,也不僅僅是因為晚上會碰到蛇,也不僅僅是因為山溝里到處都是墳地,最主要的是捉蝎子通常要在懸崖上或者懸崖邊,也就意味著一不小心,失足之后后果不堪設(shè)想。

但是經(jīng)不住我軟磨硬泡,父母還是勉強答應(yīng)我晚上出去捉蝎子,并答應(yīng)我掙的錢給我買一輛自行車,我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賣蝎子的錢買的。

人在生存面前遇到的困難根本不值一提,活著首先要生存,其他所謂的困難、危險只能靠邊。

最開始父親陪了我?guī)滋欤乙簿瓦m應(yīng)了山溝里夜晚的環(huán)境,也找到了捉蝎子的方法,那就是腿速要快,要走到別人前面,眼睛要亮,能發(fā)現(xiàn)靜止的蝎子。

后來沒讓父親陪了,我自己獨自作戰(zhàn)。每天晚上放完羊,吃過晚飯。我就換上捉蝎子的“作戰(zhàn)服和裝備”,帶上一根紅纓槍,對就是大家理解的古代那種趙子龍先生用的那種槍,壯膽加護身,也用來把高處的蝎子捅落,再帶上鐵夾子,夾蝎子用,帶上塑料瓶,裝蝎子用。

然后在部分村民的注視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向溝里走去。

人生路上從不缺少艱難險阻,怕了,也就寸步難行。

就這樣我獨自一人開始捉蝎子,對于那時候的我來說,和歷險差不多。期間遇到過一些驚險的經(jīng)歷,因為太專注地找蝎子不注意看路,一次差點踩到一條毒蛇,然后這條毒蛇就被我的紅纓槍挑死了,不是我殘忍,是我也怕,我怕下次我沒注意再走到這里被它咬到我,那時候我甚至想到了農(nóng)夫與蛇的故事。還有一次,同樣不注意看路,因為去的很多地方都已經(jīng)到了外村,對道路一點也不熟悉,很多地方白天也沒人走,我差點走到一個枯井里,更別提正在專心捉蝎子的時候突然“撲騰騰”地飛起數(shù)只大鳥,還有突然走到墳塋堆里。

深更半夜的山溝里,你待一下就知道,真是什么情況都能遇到,而我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每晚要走至少幾十公里路,上幾分鐘還在山頂,下幾分鐘已經(jīng)到了另一個山頭。

期間也有過一些至今引以為傲的經(jīng)歷,雖然并不是辦成什么大事。

在野外的山溝溝里,也有不少其他捉蝎子的人,不時會有燈光射向天跡,發(fā)出一道微弱的光。每當(dāng)這時候我少時的心里都會生出一股豪情,尤其是當(dāng)我站在溝頂上,或者準(zhǔn)備回家,而其他捉蝎子的人還在溝底的時候。

我的豪情在于,我一個不足12歲的小孩,已經(jīng)和大人一樣勇敢,無所畏懼,我和大人一樣,能做一樣的事,我會情不自禁地對著山溝大喊大叫。

當(dāng)然也有“出事”的時候,有一次當(dāng)我回家后,清點蝎子數(shù)量的時候,一只蝎子爬到我褲腿里,蜇了我兩口,我的腿被蜇的腫很大,然后蝎子就被我踩死了,就像我之后踩死生活中的其他的麻煩一樣。

還有一次,我用夾子在縫隙里捉蝎子的時候,手伸的太深,碰觸到了蝎子尾巴,被蝎子蜇了一口,當(dāng)天晚上我就沒捉蝎子了,因為手又腫又痛,已經(jīng)無法靈活使用夾子。

不過倒是成全了我,當(dāng)晚鄰村剛好有白事,請的有放電影的,我就這樣帶著我的腫手看了半晚上露天電影。

記憶里第三件事:捉青蛙

有段時間,我聽說鎮(zhèn)街上有人收青蛙,一只一元錢,而河灘上青蛙不少,如果晚上路過,真是蛙聲一片,此起彼伏。

我就和幾個小孩約好一起去捉,然后拿到街上賣。

可是當(dāng)我們抓了幾塑料袋青蛙趕到街上的時候,卻根本沒人收,我們四處找人打聽,而我們幾個身上卻不時發(fā)出“呱呱呱”地叫聲。

在當(dāng)時真是要多搞笑有多搞笑。

少時為了掙錢,為了幫父母減輕壓力,真是狠吃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傻事。

但如今思來,也正是這些所謂的“苦”磨礪了我的性格,讓我無論面對人生多大的風(fēng)和雨,依然能夠從容面對。也正是這些“苦”中包裹的“樂”,澆灌了我樂觀的心,讓我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感恩我的父母,感恩我的故鄉(xiāng)。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比快馬還要輕快,區(qū)區(qū)生活的困苦又算的了什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禁止轉(zhuǎn)載,如需轉(zhuǎn)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lián)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dāng)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dāng)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dāng)?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xué)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dāng)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偶然想起兒時發(fā)生的二三事,皆不是什么大事,回憶起來像是昨天發(fā)生,當(dāng)時的情形歷歷在目。 1、 記憶中,我們孩子格外容...
    青鋒暮寒閱讀 472評論 2 16
  • 不過,那時候,我很幼小,正是天真爛漫的孩子,父親我的父親是在公社的工廠里上班,是木工車間的制作蒸饅頭的籠的木工師傅...
    琴雪_山人閱讀 567評論 5 37
  • 故事有點長,希望你能耐心讀完 01 “入夜時分,陰云密布,濃霧籠罩著整個鄉(xiāng)村,風(fēng)如幽靈般游蕩在森林與墳場之間。村里...
    Haruki_阿樹閱讀 3,565評論 22 202
  • 人就是這么怪,那些兒時的記憶,幾十年都不會想起,這老了,不知從哪兒就冒出來了!索性“勒石以記”,聊以自嘲。 一,病...
    末愚閱讀 655評論 2 5
  • 1 在八十年代,實行了生產(chǎn)責(zé)任制以后,農(nóng)民手里還是沒有錢,隨著黨的富民下身,農(nóng)村的生活四季都是忙碌的,春播夏鋤秋收...
    琴雪_山人閱讀 428評論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