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天記》最近一直刷屏,我不禁好奇地看了一下原著,結果發現一看就停不下來。主角陳長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修“順心意”更是深得我心,覺得人活一世不易,最好都修“順心意”,日子過得都是順心隨意。
陳長生一出場,便因自身有病不愿耽誤未婚妻的未來,打算主動解除婚約。可是在未婚妻府上,準岳母誤會其是上門高攀提婚事,而對其萬般譏諷蔑視后,陳長生心有不暢,反而決定不再解除婚約。他的心思是,你們竟然連我的名字都不問就說我配不上你們的女兒,這是不對的;我原本是要來解除婚約的,現在我偏不解除,我要讓自己的心順暢,可不管你們心里是不是心暢;只有等我心情暢快了,我再考慮退婚。
就從這一點出發,我就覺得這個人的角色設計很成功。做事只求“順心意”,這就說明這是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同時因個人價值觀時有變化,是其他人不可捉摸的,那么故事的情節便會有萬般種變化或可能,讓看故事的人永遠猜不出主角的下一步怎么走。這就吸引讀者一步步隨著作者的思路走下去,時有意外更有驚喜收獲。
一
其實在現實中,我們大多人是不可能事事“順心意”的。
就拿與人相處來說,我們處在一個人與人互相影響的社會里,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們離不開他人的配合與協作,我們也同時給與他人方便和服務。在社會人際交往中,涉及的人太多,不管愿不愿意,總會有自己看不順眼的人要打交道,也總會有不讓自己順心的事發生,這是為人的無奈。
有俗話說“世上最大的痛苦,就是和自己不喜歡的人在一起。”相看兩相厭,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在眼前晃,無異于時刻拿針扎心戳眼,痛不欲生,心里憋著口氣,對這眼中釘肉中刺般的人,心心念念直想剔除掉方能舒坦。
可惜作為一個普通人,大多無法把控自己的處境,不能如公司招人一樣來個面試或是明文標出:五官端正,身高**以上,有經驗者優先。為了生存,或為了理想,總要先忍讓著這個社會,對不喜不愛的人,還得強顏歡笑逢迎,以求取自己想得的利益。
想修成順心意,實在任性,在這個一切以利益為重的年代,那得有很多很多的錢,方得成果。大多人為了從有錢人身上獲得利益,是愿意違心讓有錢人“順心意”的。
二
對并不富有的普通人來說,難道沒錢就要憋屈一輩子?那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當然不是,人活著還是很有意思的。
活著的有趣,在于在這個一切以利益為重的社會里,人們還必需活在不能以利益為計算標準的日常生活里。例如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我們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順心意”地活著。
活著,然后選擇“順心意”地活著,這可是一件很嚴肅也很重要的事情。人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能作主如意的事能有一留存,自然不可馬虎了事,總要讓自己“順心意”才行。
那么,這順心意之事,家人朋友這中,除了父母出身不能選擇之外,選擇誰做自己的朋友,還是可以的;而能否選擇一個讓自己順心的人作為自己婚姻的另一半,組建一個能長久順心的相處模式,則關系到日常甚至一生能否“順心意”地活著了。
如此,一個人能否“順心意”地活著,作為生活伴侶的另一個人,就必須謹慎選擇,確保這個人是“順心意”的。
婚姻是人生大事,自古有此一說。古時說此話,多意味著婚姻要延承家脈,生兒育女、聯姻謀求家族壯大就是大事,個人情感意愿就是小事了。
而至如今,對大多數人來說,個人情感上的感受是否愉悅,遠比生兒育女和聯姻更重要。如果一個人為了生兒育女延續家脈或是為了利益而不求“順心意”地與另一個人苛合,即便有兒女也獲得了即定利益,卻無法順心隨意地活著,如此憋屈苦悶,活生生地扼殺掉唯一可選擇的“一”,其人生有何樂趣?
三
我們能自由選擇婚姻里的另一半的權力,是人類漫長歷史里最近才獲得的,據今不過幾十年。如此天地厚愛,若不能好好把握,于一個人短短幾十年的生命來說,就是天大的浪費。
組建家庭人選,首選愛人,自是自己愛的人,那是一個萬般完美可遇不可求的上天恩賜,就算在他人眼中多有不是,仍是受之如飴嘗之欲醉,所處生活,莫說“順心意”,簡直就是如神仙般,云里霧里浸在蜜汁中不可自撥了。然而愛情多是傳說,就算自懵懂少年時便祈求,至人生過百也不一定有緣得遇,終只是一個模糊的身影一個旖旎的夢。看開來,只好感嘆一聲:得之我幸,無之我命。
愛情不可求,然而婚姻生活作為一種健康生活模式,在沒有愛情的情況下,還是要努力求取和經營下去的。那么,組建家庭人選,重在能讓自己“順心”。當然,因為組成人員需得兩人,這個“順心”就必須是彼此都順。
因為人與人的三觀和個人經歷及情感體驗皆不一樣,怎樣才算順一個人的心意,只有當事人方知,外人無法干預也無從得知。就象這個世界上多的是“鮮花插在牛糞上”,觀眾為鮮花鳴不值,卻誰能知鮮花在牛糞中自得其營養健康生長?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人的喜樂厭憎最是無跡可察,不管對一個人的過往了解得多通透,終究不能擒獲其情緒變幻的軌跡。即便是自己本人,也常常對自己生出許多無故的悶氣,心知不喜,卻找不到不喜的源頭。然而經歷的多了,終有明悟,什么事物會令自己心生歡喜。如那嬌艷的花能讓眼睛一亮,如那清爽的風使人渾身舒坦,如那溫暖的冬陽令身心愉悅,諸多種種,還是能使一個人感覺到快樂的。
若某人能給另一人種種快樂感受,讓其心順意暢,而另一人也能給某人同等感覺,兩看相歡,這人生,便是一趣,不論生死愛情,如此兩人便可組建一個快樂家庭。
四
有人說,夫妻二人講究三觀相合,這個是無法定論的。
有些夫妻三觀一樣,夫唱婦隨,或是婦唱夫隨,一唱一合,自得其樂,是不錯。然而這個世界畢竟容納太多思想觀念,也有太多復雜現實需要處理,兩個三觀一樣的人處理事情的方式必然會比較單一,結果就不一定美好,不美好的結果終會反饋到當事人身上,這就不能讓人順心快樂了。三觀并非一樣的兩人,處理事情的方式會不一樣,但若結果是美好的,反饋回來更會讓人心生歡喜和意外,這份意外與歡喜,才是普通人祈盼的。
不管三觀相同或是不一致,只要處理事物的結果能讓彼此順心,就是好的。
活著,終究想追求讓自己歡喜快樂的生活。能讓自己心生歡喜快樂的人,就是喜樂的源頭。互為喜樂之源,你順我心,我隨你意,于人于己,皆大歡喜。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的話,那就修一個“順心意”好了;人生若以家庭為基點的話,那就找個“順心”的人組成家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