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昨日,親人失業了。他們失業,我還是感到震驚的,純屬意料之外。因為,他們已經是十多年經驗的養殖老手,對于各種類型的豬場工作,他們都很熟練。
? ? ? 在這樣的年頭,似乎什么人、什么行業失業都不足為奇。
? ? ? ? 失業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業之后,很難再找到滿意的工作。
? ? ? ? 幸運的是,親人憑借豐富的養豬經驗,很快便找到了工作。他們和老板們談價錢的籌碼,永遠都是那么幾句:一條龍、半條龍、打針、采精、配種、絕育都做過,都會做……總之,關于養豬的一切,什么都會,什么都懂,而且能做好。
? ? ? ? 很不標準的方言版普通話里,盡是滿滿的自信,從他們的表情和語氣里,我看不出失業之后的不悅、擔憂。
? ? ? 不管是什么行業的工作,其運行本質和內在規律是都是相通的。每個行業,有行業的專業知識、實操技能、成果轉化等環節,經過長時間的從事,積累總結,從而形成集知識、技能、規則等行業所需的“經驗”,或者說專業能力(素質)。
? ? ? ? 因此,不失業、少失業、不怕失業的關鍵就在這里——是否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專業技能、豐富的經驗,能解決、且不畏懼遇到的各類問題挑戰,在工作中得心應手。
? ? ? ? 我們工薪階層,是可以這樣捫心自問一下的。當我們丟了現在的工作,能否快速找到工作?能否找到合適、如意的工作?前提是,我手上到底有沒有某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行業技能,足以支撐起下一份工作,支撐起起碼的生活保障,甚至你的詩和遠方。
? ? ? 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不是別的,而是他的能力。如果要想降低失業風險,或者想要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亦或是嘗試人生另一種新的可能,那么,你的能力,需要衡量,更需要加強。
? ? ?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 ? ?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