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不可錯過的6個瀉火疏肝小方法,讓你肝好身體好!
如果一個人經常發脾氣,我們常說他“肝火太盛”;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發怒的人經常是“臉紅脖子粗”,這都是因為“肝在志為怒”。
“怒”作為一種不良的情志反應,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使肝氣上逆。進而引起肝陽上亢,甚至肝風內動,故說:“怒傷肝”。長期肝火旺盛的話,人也容易生病,影響壽命。
因此,一個人要長壽,就要先瀉肝火。
肝火旺不旺?測測就知
1.看口部:口干,口苦,口臭,舌苔發厚,牙齦紅腫,這些都是肝火旺的癥狀。
2.看睡眠:肝火旺時晚上睡覺會出現睡眠不穩,失眠,多夢,容易被驚醒。
3.看脾氣:肝火旺時還容易心煩意亂、發怒,控制不住脾氣。
4.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頭暈頭脹,臉色發紅,身體悶熱,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甚則兩耳失聰,食欲不振,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
5.女人肝火旺的癥狀:經期推遲,月經不調,經血量沒有規律等。
6.小孩肝火旺的癥狀:喜歡蹬被子,有時候還打呼嚕,暴躁易怒。
瀉肝火的六個方法
瀉肝火,一方面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情,以一種好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食療、穴位經絡按摩等方法,比如:
1.菊花銀耳羹
肝火旺會引起頭痛、耳鳴、眼干、口苦口臭、兩肋脹痛等癥狀,推薦一款菊花雪梨銀耳羹,以瀉肝火。
方法:把泡好的銀耳去掉根部硬結處,撕成小塊,然后將銀耳放入滾水中,大火煮沸后改為特小火;小火煮至膠質溶解湯變稠,中途可添水;將梨切小塊后下鍋,煮至色變為透明即可;加入菊花,使湯完全浸沒菊花,煮至花葉吸水飽滿;最后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加入冰糖飲用。
2.叩打風池、肩井、風市穴
具體方法:按揉雙側風池穴5分鐘,按揉頸雙側膽經,從風池至肩井,3分鐘,用掌或拳眼叩打雙側肩井穴,各36次,稍微下蹲,用掌拍打雙下肢風市穴,各36次。
3.敲打膻中穴
膻中穴為人體“氣會”穴,也是心包的募穴,氣容易在這里郁結,經常敲打膻中穴,能起到消氣解郁的作用。
膻中穴位置: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另外,女性肝火旺的話,還可以推腹、敲打大腿內側段、搓腳底板,這些都是滋陰降肝火的好方法。
4.按揉太沖、魚際和太溪穴
每天按揉兩側太沖、魚際和太溪,不拘時間,每穴3分鐘。
太沖:太沖穴是人體的一個穴道,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魚際:位于大拇指(第一掌指關節)后凹陷處,約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太溪: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具體方法:早起先按揉肝經上的太沖,肺經上的魚際和腎經上的太溪3分鐘;晩上睡前用熱水泡腳,然后依次按揉魚際、太沖、太溪穴。每次每穴3分鐘,再加按肺經上的尺澤穴。
5.堅持睡前泡腳
每天晩上睡覺前,先用熱水泡腳10分鐘,泡至三陰交穴以上。
然后開始從上到下按揉穴位:先按揉兩側陽陵泉3分鐘,然后點按承山3分鐘,最后按揉雙腿側的三陰交,向骨緣內側點揉5分鐘。
6.蝴蝶式拉通肝經
要想肝氣調達,每天按揉肝經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嘗試做蝴蝶式,有益于拉伸腿部的經絡,特別是肝經,做起來也簡單方便。
方法:保持坐姿,屁股下方可以墊一塊薄薄的毯子。然后雙腿彎曲,腳心相對,腳跟往會陰部靠,雙手抓住腳尖,膝蓋向兩側打開,盡量往地上貼,背部要挺直,雙膝有節奏地上下振動。每天10分鐘。
這個動作的運動量不算大,卻恰到好處地運動到了最難鍛煉到的部位——髖部。有些人髖部比較緊,做起來會有些難度,宜緩宜輕,循序漸進。
另外,蝴蝶式不僅對疏肝理氣有好處,也可以加快盆腔的血流量,對久坐的女性非常好。
特約審稿:高恩紅
彌勒市中醫醫院中醫主任醫師。
本文選自脈脈養生,由云南中醫編校推薦發表
來源:云南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