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白駒過隙,心中焦躁如同火燒,這時候,不要閑著沒事,亂跟童言無忌的孩子發(fā)飆。雖說,他們是祖國的花骨朵,有時候,也是闖進人間古靈精怪的小妖。
他們的妖言惑不了眾,翻不了天,覆不了地,創(chuàng)造不出GDP,但是,偶爾也有那么一兩句,聽起來有點糙,然而,絕對戳中你那不愿騷擾的穴道——
比如“別裝嫩,你已經(jīng)滄桑有點老”,聽后,臉上開始發(fā)燒,心臟不自主的亂跳。
對于這等童言稚語,滄海一聲笑,看見了滔滔兩岸潮,潮起潮落中有不停息的一海情瀾,東邊漂來西邊漂。大笑之后,還可以接著采菊東籬下,再去把酒話桑麻。
“滄”和“桑”,如果分開來,“滄感”,也是一個算得上最時髦的潮,歸入桑榆,不也是稱得上值得不懈追求又最難得的淡雅情操?
滄桑加一塊,如何就不能潮得誰負誰勝天知曉,淡得只想待到重陽日,清炒一盤菊花腦?
滄桑怎么啦,恕你們妖言無忌吧。
要知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一來二去不由得會白發(fā)蒼蒼。浮浮沉沉在水里撲騰,一會往上游,一會向下流,再黑的頭發(fā)也要被沖洗得變了色,更不要說在波濤翻滾、巨浪滔天的滄海中穿梭。
滄海變桑田,那要用多長時間,又得費多少功夫,知道不?滄桑不僅是大地的變遷,也是誰都沒法躲避的歸宿。
以上的話,有點義正言辭、慷慨激昂,還有點小凄涼,不就是娃娃的一句話,何必要那么放在心上?
不過,一旦到了用“何必”、“況且”、“畢竟”來給自己下坡機會的時候,說明心里已經(jīng)發(fā)虛沒底,黔驢的確開始技窮,找個“何必”的托詞一慰平身,又是多么滄桑的伎倆。
遇到了行路難,總是先喝酒,這種掩蓋滄桑的辦法最可??!
金樽清酒斗十千,這斗到底有多大,十千已經(jīng)一萬,而不只是一碗,喝著喝著開始心茫然,滄桑伴著酒勁上了眉頭,還要再上心頭,一個勁的亂竄,最后恐怕只能扶墻走。
閑來垂釣坐溪上,學習姜子牙好榜樣,一邊做夢一邊等著宏圖大夢的實現(xiàn),如此滄桑又有誰人懂?
李白不愧是李白,人家不管怎么多歧路,心里依然想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詩人簡直就是武俠小說里的李滄海,等待的功夫?qū)嵲谔撸詈瘛?/p>
這么大的一個大詩人和他的詩,足可以當作一個解讀滄桑的標桿,可以作為一碗解決滄桑之后心靈饑餓的老湯。不知道如今學生課本中選這樣的詩是什么企圖,學生娃們連滄桑的資格還沒有,卻要他們體會滄桑的感受,是不是有點太操之過急。
當然,也許,可能,讓那些不知道滄桑的娃娃們先墊個底,打打預防針,不要一旦到了真正滄桑的時候手慌腳亂措手不及。
滄桑從娃娃抓起,這個主意有點妙!
曾記否,以前的課本里有兩個小孩,一個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一個是皇帝新裝里的小男孩。小女孩只想掙到一個錢,不讓爸爸打,最后死在了冰天雪地;不假思索地說皇帝什么沒穿精光光的那個小男孩,一句話戳穿了國家里著名的荒唐。
兩個小孩的命運不一樣,誰又敢說他們無關(guān)人世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