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的定義可謂是褒貶參半
覺得不好的原因:
1. 盲目跟風,感覺別人是賺錢了的,所以就跟著去做了,做之前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別人發展的模式,也沒有仔細考察過產品的合格程度。
2. 微商早期經營時是沒有多少流量的,所以90%以上的初生微商,就是先賣貨給朋友,有的人明明不太想買,但又礙于情誼,所以也就買了(心里是抵觸的!)
3. 發展思路不對,成天無休止的刷屏,自然也會被別人嗤之以鼻。
4. 作息不規律,晚睡晚起,身邊的人都會把原因歸結到“微商”上,所以覺得微商不好。
5. 小試牛刀沒關系,受別人誘導大量囤貨,最后無處可銷,影響家庭關系(這種情況一般是已婚女性)。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都讓社會大眾對微商反感,但是耀文可不是來黑微商的,主要是客觀的分析,幫大家梳理一下思路,不同的做法決定了不同的結果,所以本文的核心主要是希望在做微商的朋友能夠更賺錢。
覺得好的原因:
1. 這是微信發展迅速,而興起的一種創業發展方式,縱使有人說不好,這么多人都在往這個行業里鉆,肯定是有一定發展前景的;
2. 門檻低,無須實體設施,快遞一鍵打包,發貨到客戶手上,是一種節能環保的行業(與早期阿里宣傳電商的概念差不多);
3. 只要產品合格,受眾面廣,可以很快的做起來,比較容易建立市場模式;
任何行業、事物都有兩面性,火了總會有些負面信息,這很正常,由于好的屬性一直在保留,這才是這個行業能發展下去的主要原因。
2017年4月11日,某專家在第三屆世界微商大會上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補充說明,認為微商=消費者+傳播者+服務者+創業者,
講真,我認為這種過于理想化的概念,并不符合現實的情況,每個人都可以是消費者,但不一定會做傳播者,更別說服務了,所以按照這種最官方的“微商概念”來經營微商,除了虧損,幾乎無路可走。
賺不到錢的微商都是這樣的(請對號入座,認識問題所在):
1. 本來就不懂如何引流,結果朋友圈還天天刷產品廣告,除了讓你的微信好友屏蔽你之外,出單的幾率相當小;
2. 幾乎不做用戶分析,比如你的微信里明明85%都是男性用戶,結果你去經營了一款女性產品,這就是一種浪費流量的行為,想做成功比登天還難;
3. 全靠做零售,不知如何招代理,連份招募代理的文案都不會寫;
4. 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媒體平臺投放軟文,更不會在推廣方面花錢;
賺錢的微商大多都是這樣的:
1. 會包裝自己,早期不怎么曬產品,在朋友圈以曬自己的生活品質為主,陸續植入產品營銷,暗示微信中的好友,可以帶他們飛,賺大錢;
2. 幾乎不做零售,只招代理,并且將代理分級別,給予不同的獎勵扶持;
3. 把最多的投資放在建設自己的個人IP(個人影響力)上,在一些營銷號和自媒體平臺投放軟文營銷自己,襯托高價值,從而轉化代理;
4. 分析產品趨勢,策劃營銷活動,提前準備好第二天需要發送的文案。
對比“賺錢的微商”和“不賺錢的微商”,歸根結底來說是受格局所限,一些發展緩慢的小微商,他們的注意力,放在了產品上,糾結“今天賣了多少?昨天賣了多少?”而真正賺了錢的微商,他們可不是這么玩的,他們的注意力永遠都在自己身上,因為他們很清楚,產品是死的,人是活的,就好像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過某一款產品有什么影響力一樣,產品的影響力始終是人賦予的,所以人才是發展的核心。
建立好自己的個人IP之后,才會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認可,信任度也由此建立起來。發展代理的模式,等同于打包出售,大家都懂的,零售跟批量出售,落差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前面在和一些做微商做得比較好的朋友交流的時候,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概念,“凡是沒有個人IP,或者不具備營銷思維的微商,95%以上都是賺不了錢的。因為這等同于沒有微商領域的賺錢能力”。
仔細一點你就會發現,無論最早一批的微商大咖,還是現在一些小有名氣的后起之秀。他們在自己的個人形象上邊,做的鋪墊是很多的,當然獲得的回報也是翻倍的,借著這樣的一層“主角光環”,他們不僅可以做好總代,也可以去洽談一些其他的業務。所以投資自己的“影響力”才是一本萬利的。
如果你對上述中的“格局”并沒有明確的概念,可以看下方3個例子:
①新產品擠進市場的時候,一般都會去對比同行,參考別人的發展方式,似乎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小微商可能就會去關注別人進了多少貨,今天賣了多少,朋友圈怎么發的?大微商呢,會去當臥底,學習別人的課程,觀察別人的運作模式,同樣都是找同行“對比”,對比的人不同,獲得的價值肯定不同。
② 我時常看到一些微商在朋友圈里發的文案都是一樣的,也許是同一個產品的代理吧,且不說配圖模糊,影響審美,就說這是自己在經營,文案方面至少可以自己構思,不必隨大流吧。
③ 有經驗點的微商在做一個節日活動的時候都會提前預熱,在活動開啟后,總能銷出一大批貨,而沒有經驗的微商看著別人這么做了,就跟著效仿,然后發現并沒有什么用,這就是因為只看到表象,并沒有察覺到活動之前的預熱。
在創業做發展這條路上,我是屬于穩扎穩打型的,不建議輕易嘗試,要做就一炮打響,認真的去踐行。我明白一個人創業比起去公司上班,需要懂得的東西,需要做的事情都會更多,這也就是為什么一些人創業發現自己有所不足時,就會加入到一些社群中學習交流,因為學到的東西可以應用于很多的場景,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產品銷量。
關于新產品走進市場:
聯盟的會員群里面有一些自主研發產品的朋友,初期資金預算不足,于是就問我,這種情況下怎么將產品打入市場呢?其實發展的原理,完全可以借鑒微商的發展模式。招募代理,然后包裝自己的個人IP,這樣既能很快的撐起品牌,也可以快速的將產品銷出去(代理制,更省事兒)。
初期預算不充足,貿然的做廣告,是不可取的。在有了一筆資金后,將這筆資金中的一部分用來做廣告投入,另一部分用來做后續的發展和生產,這樣會更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