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主題
梗概:故事從塔格特泛陸運輸大樓里,副總裁助理艾迪·威勒斯勸說總裁詹姆斯·塔格特放棄里約諾特線路展開,那是一條六個月以來以來、沒有完成過一次無故障運行的鐵路。詹姆斯卻不肯放棄,執意想要等待新鐵軌供貨、圣塞巴斯帝安礦開始和墨西哥支線付清了債務問題,認為到時候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而新鐵軌供貨商是詹姆斯的好朋友,聯合鋼鐵的沃倫·伯伊勒,已拖延訂單十三個月。不僅如此,詹姆斯對于威特油田的發展、振興了城鎮、電站和工廠充滿了憤怒(或許是妒忌),認為創始人艾利斯·威特只是貪婪的惡鬼、暴發戶,而通過油田使國家經濟遭受動亂。
艾迪與詹姆斯的談話最終達不成任何共識,不歡而散。于此同時,執行副總裁達格妮·塔格特正從外趕回來。她剛為了挽救里約諾特線路,與里爾登合金的漢克·里爾登簽訂了新鋼軌訂單。艾迪、詹姆斯和達格妮再次談起這件事,詹姆斯對于合金——這種從未被市場使用過的新型材料,懷疑甚至是反感排斥。對此,達格妮依然堅持使用合金、即使董事會有異議,她承諾一力承擔相應責任。
第二章:鐵鏈
梗概:內容主要圍繞里爾登合金的創始人/發明人展開,漢克·里爾登。他在自己工廠看到第一批合金訂單的第一爐鋼水的出爐,這是他漫長的10年心血——試圖鑄造一種金屬合金,會比鋼鐵的用途更廣;一種能拿來與鋼相比的金屬,就如同拿鋼與鑄鐵相比一樣。這一刻,終于迎來了成功,也讓他慢慢回憶起了這十年一點點熬過來的經歷。
回到家中,他抑制不住地想要和家人朋友分享這份激動、快樂。然而,隨之情節鏡頭展開的是:家人責怪、不滿他又錯過了一起用餐的時間;他想要和家人變得親近、卻時刻能感受到家人的防備和責難;他為了讓弟弟高興、不四處奔波被人為難,直接為弟弟的盟友組織捐助了一萬元支票,卻被認為不是真的想要幫忙窮人。弟弟甚至要求他給現金,這樣便可以把不讓他的名字出現在捐助者名單、避免了組織被人誤會、指責被漢克·里爾登收買了。大家都認為他的捐助,只不過是為了解決自己的虛榮心。他用里爾登合金鑄造的第一件物品是一條鐵鏈,送給他的妻子,想作為一份可貴的紀念。妻子認為:這是一條它用來捆綁他們所有人的鎖鏈。
讀這本書之前,簡單看了網上的評論,有說著作本身惡評如潮被退稿、讀者給予差評和受啟發的情況并不統一,因而自己覺得還是慢慢讀、辯證去思考、看待吧。
他想起了自己十歲時夏季的一天。那天,在林間的空地,他那兩小無猜的玩伴告訴了他長大后他們將要做些什么。那些話聽起來如同日光一般閃亮。他聽著,既欽佩又驚訝。當他被問到想要做什么時,他脫口而出,“只要是對的,”然后補上一句,“你應該去做大事……我是說,我們一起。”“做什么?”她問。他說道:“我不知道,所以我們應該去找。不僅僅是你剛才說的那些,不僅僅是做生意和養活自己,而是像打贏戰爭、從火海里救人或者爬山。”“為什么呢?”她問。他說:“牧師上周日說我們必須一直追求我們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你覺得那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們必須找出來。”她沒有回答,眼睛望向遠處,望到了鐵軌。
這里說到了“必須一直追求我們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里的“良質”。
以上的“他”,是文中的艾迪。十年前,他曾經說過,“只要是對的”。從此,他一直信守著這句話,而其他的問題已經淡出了他的內心,他一直忙得無暇去問。他始終認為一個人顯然是必須要做正確的事,他一直不明白人們如何能做其他的,他只是知道他們的確這樣做過。對他來說,這依然是簡單而難以理解:簡單在于,做的事就應該是對的,難以理解的就是,一些事并不如此。
想到一句話:做正確的事,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確。
他站得筆直,仿佛面對著一位法官。他在想,今晚的黑暗之中,其他的標志也在照亮著大地:里爾登鐵礦——里爾登煤炭——里爾登灰石。他想到了今后的日子,希望能在它們的上方再亮起一盞霓虹燈:里爾登生活。
目前兩章的內容讀來,漢克·里爾登用十年的時光,制造出了合金。他的事業,此刻無疑是成功的。但確實如他所希望,能再亮起“里爾登生活”的霓虹燈,恰恰是因為他的生活只有他一個人,沒有親人的愛和理解。大家都認為他只愛事業、只關心工作,而對任何的人、動物沒有絲毫感情。他也認為親人于他而言,是想要從他身上索要情感上、物質上的東西,而不是相互的理解和愛。
他看著家人,甚至認為他們是一群困惑的、不快樂的孩子——包括他的母親,而他卻傻到去憎惡他們,他們是無助的,并非懷有惡意。他覺得,必須要讓自己學會去理解他們,因為他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給予,因為他們永遠不會分享他快樂而無窮的力量。
讀到“他們是無助的、并非懷有惡意”,一方面我是在想漢克·里爾登這樣的想法很特別,是一種很哲學的思考,如果這樣想能夠使他能真正地和家人相互理解,那未嘗不是一種好的轉換角度;但又覺得,他會覺得“大家是無助的”,或許只是一種逃避式的想法吧、抹殺了日后可能的相互理解的機會。就類似于,從一開始就認為對方不具備和自己共情、理解的能力,自己能做的其實是將就他們了,便再也不存在日后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