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于大唐首都長安發動政變,誅殺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齊,逼迫唐高祖李淵將自己立為太子,掌控大唐政權,造成這結果的不僅僅是當時唐太宗一人只因,換個角度,是李淵自李家起事后對于全局把控產生的意外結果。
隋末李家趁勢而起時,李淵可以說是一代梟雄,那個時候李世民還是一個孩子,相反,李建成是李唐早期的骨干,大唐的首都長安就是李建成統兵攻下的,李世民更是為大唐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半個李唐都是他打下來的,李淵見自己的兒子都這么能打,自然愿意將兵權交于自己的孩子,就算他日生變,李家子嗣依然掌控著軍隊的命脈,但這也造成了一個隱患,大唐能征善戰之將都忠心于李建成或李世民,李淵雖未皇帝,但是對于這些大將的掌控反而不及他的兒子。
大唐一統天下后,李淵有意支持兒子相爭以謀求朝局穩定,這也迫使朝中大臣提前選擇未來的君主,是選擇李建成還是李世民,眾多大臣對于李淵卻不感冒了,這也使得,玄武門之變時太子李建成被殺,太子勢力失利,朝中實力均衡局面瞬間被破壞,李世民也得以比較容易的掌控了大唐的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