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有錢人還是有錢,沒錢人還是沒錢,這是真的嗎?怎樣的人會越來越有錢……
當今社會,生存和立足,都離不開金錢,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行的。
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我們必需要有錢。但是,很多人沒有錢的時候很一切正常,一有錢,反而生活亂了套。
沒有錢的時候,努力奮斗,頭腦清晰,粗茶淡飯。有錢后,多數人很難保持原來的生活作風,什么都講排場,最后受害的還是自己。
真應了那句話,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錢帶來的是快樂還是苦惱。
成也是錢,敗也是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錢”
現在大家都會有一種感覺,我們的東西好像永遠少一件。
明明衣服已經夠多了,可是看到別人的衣服,還是會認為比自己的好看,再怎么樣也要去買一件更好看的。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只會越陷越深越是有錢時,越要重視節儉
花錢,不是為了滿足欲望,現在的人不幸福、焦慮,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對物質欲望相當嚴重的追逐。
老子告訴我們“杜外養內”,身邊物質上的東西越少,越不會眼花繚亂、胡思亂想,更容易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節儉,并非只是節省金錢。精神、力量,包括時間、資源等方方面面,都要節省,都不可以浪費。
孔子說“安貧樂道”,告訴我們人這一生,求富貴不一定求得到,因為富貴是天定的。那要怎么辦?盡力而為。
我已經盡力了,我自己覺得很愉快,我很努力,很認真,就算最后穿破衣服,我也無所謂,這個才是安貧樂道。換句話,就是知足常樂。
人是主人,錢是工具
人類的創造發明,本來是作為工具,幫助我們改善生活,但是最后都喧賓奪主。
當然為了生存,為了改善生活,我們不得不和錢打交道。但是要記住,錢永遠是工具,永遠是手段,絕對不是目的。
我們現在就是把目的跟手段混淆了。如果錢是目的,那做人就毫無價值。
賺錢,花錢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修養我們自己的品行,并推己及人造福社會,這樣的觀念才正確。
人生在世,不能欲望迷心,貪得無厭,為所欲為,要知道“儉以養德”的道理。回過頭來,多多反求諸己,修身養性,才能不斷增進自己。
一個人有錢,但不會用,或者用錯了,這不可以。
尊重錢、善用錢,而不把錢看得很重的人
凡是不能夠把金錢的效能發揮出來,凡是不能提高金錢的價值,凡是只會把錢看得跟生命一樣重,甚至于比生命還要重的人,不會有錢的,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尊重錢,我們要善用錢,但是千萬不要把錢看得很重。當然,這個觀念一時改過來相當困難,但是我們把自己的習性調過來以后,其實很簡單。
一個人的命運就是他的習性,就是他的性格,性格一改過來你就改運了。本來沒有錢也會變得有錢了。
錢,來源于社會,必須用之于社會。
一個人把錢用到合適的地方,發揮它的真正作用,為人類造福,就會因此而不斷產生更多的財富。
從這個角度,你就知道,錢財是工具,是要合理活用的,這樣才能夠回饋社會,才能夠幫助大眾,也才能讓你自己越來越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