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春雨初歇,乍暖還寒之時,襄陽市委網信辦“襄見美好·十里桃花‘鄧’你來”網絡人士采風主題活動,走進谷城縣廟灘鎮。
初識鄧家灣,你會發現那里每一座山都有名字,蚌殼山、烏龜山,像極了一只在河邊飲水的烏龜而得名。村里七個堰塘,七星照月蓮花堰,則有一個優美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鐘頂山一帶風景秀美,美到連天上的神仙也喜愛。但那時只有山沒有水,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經常乘天梯到此游玩,鄧家灣的美景讓七仙女流連忘返。有一天,七仙女在此游玩時恰遇大力神。七仙女央求大力神為她們挖一口堰塘,讓她們疲乏時可在水中嬉戲。于是,大力神站在鐘頂山上,對著吳家灣以下田畈,以北斗七星布局為樣,挖出七口大堰送給她們。大堰挖好后,七仙女又請觀音菩薩向堰塘注滿甘霖,請荷花仙子在里面種滿蓮藕。此后,在月光皎潔的夜晚,七仙女常結伴在此玩樂。而七星照月蓮花堰的故事,經過幾千幾萬年,也一直在百姓口中代代相傳。現在,只要提起鄧家灣,當地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七星照月蓮花堰。
但優美的傳說并沒給人們帶來想要的生活,鄧家灣因靠山,離城遠,貧困一直糾纏著這個小山村,尤其近些年,村民紛紛外出打工。針對目前村里實際情況,村集體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從村民手中流轉350畝土地,于2019年引進桃樹品種,以期改變村里現狀。
第一次走進鄧家灣,也是3月,只記得那時櫻桃花盡,桃花將開,孤零零地幾朵,在雨打風吹中倔強地開放。村支書趙仕群向我們介紹桃樹品種時,一臉憧憬,仿佛一切美好觸手可及。
再次走進鄧家灣,是2022年6月13日,隨同襄陽市委網信辦聯合襄陽日報社舉行的“錦繡黃桃好時節”公益助農網媒行活動。
晴空萬里,當走下車那一刻,只見青山秀水掩映之下,滿地桃樹紅艷艷一片,眼前的景色,讓人不由自主想起一個詞:碩果累累。但這個桃子雖紅,卻和我們常見的桃子不同,它是黃桃的一種,雖是紅皮,果肉仍是黃色的,是早熟品種黃金蜜一號,個頭雖不大,汁水卻豐盈,口感甚佳。
那時我們看見村里工作人員,在一趟趟往外運送桃子,那些都是外地訂單。當時正值采摘旺季,因接待客戶過多,趙書記爽朗地笑聲中帶著沙啞。他說當初選擇種植桃樹,就是因為它第一年能零星掛果,第二年便進入豐產期,而結果期能長達20年。當期待變成現實,他臉上掛著掩飾不住的喜悅。
鄧家灣村的桃樹種植和其他地方略有區別,因種植品種不同,無論賞花無論采摘,都會次第開放。而采摘,從6月份到9月份,都有不同的桃子成熟。只要你來,定不負你意。
如今,又是春風十里,桃花灼灼。歷經成活期、零星掛果期的桃樹,正式迎來豐產期。看著眼前片片桃林,趙書記介紹,今年我們在技術上也做了創新,疏枝疏果后,確保桃子更大更甜。他春風滿面,笑容燦爛,與眼前的桃花融為一片。
可是我眼前只浮現出第一次采訪他時,談起母親癱瘓不能在床前盡孝,父親去世未能見最后一面,妻子生病無法陪護時,這個當過兵聲音洪亮的漢子,掩面痛哭的場景。
我輕輕提起,他說“舍小家、為大家”,在村里工作四十年,盼的就是這一天,讓窮山村飛出金鳳凰。
說著說著,他又紅了眼眶,幾度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