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昨天帶涵涵參加希望之星的湖北省半決賽,和之前的市賽不同,這一次組委會允許家長到教室后面參觀孩子們的表演,所以我有幸能夠一睹孩子們的風采。
比賽前每個孩子自己抽序號,然后在候場室等待。我們幼兒組的孩子都小,更多的時候是在考驗家長。比賽前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轉來轉去,在黑板上畫畫,或者看看教室里的陳設。有的孩子在復習即將要比賽的內容。有兩個爸爸拿出了很厚的英語繪本,跟孩子講故事,而我們家則是拿著手機玩游戲,還喊肚子餓了,可我什么也沒準備,只好讓她忍者。
過了會兒,工作人員就來帶隊進去賽場了。小朋友在賽場外排隊依次入場,這個時候涵涵一改之前的活潑,安靜地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就好像害怕打針的孩子,眼睜睜得看著醫生拆注射器,裝藥,最后再把針頭彈一彈,自己恐懼得要死卻無法逃避。
我走過去跟她鼓勁,她捏著我的手說:媽媽,我好緊張。這是她第一次比賽前跟我說她很緊張,去年參加比賽的時候還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沒有緊張的概念,我還總擔心她過于放松吊兒郎當。之前衣服褲子穿小了,她也會說:媽媽,這個衣服太緊張了,我總是糾正她:是很緊,不是緊張!今天,她又跟我說緊張,我想她這次是真的明白緊張的意思了。然后我親了親她的臉蛋,給了她一個擁抱,告訴她:媽媽在教室后面給她加油!
比賽開始了,我們小組有兩三個孩子真的是挺棒的。就是那種一上臺就能感受到他的自信,吐詞清晰地道,動作落落大方。瞬間就把其他選手給碾壓了。有個孩子一看就是準備得不充分,臨時趕鴨子上架,站在那里,聲音越說越小,最后半天不做聲了,評委問:你說完了嗎?他仿佛才從夢游中會過神來,很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其實回頭想想,我們讓孩子參加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鍛煉孩子,讓她多長點見識,提高自信心。可是自信心是基于挑戰成功的基礎上的,如果賽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家長將重在參與作為自己準備不充分的借口,那么反而會適得其反,孩子會在比賽中沒有任何成就感,得不到信心和力量,會越來越害怕參加比賽。所以,家長既然給孩子報名了比賽,一定要拿出全力以赴的態度。
? ? ? ? ? ? ? ? ? ? ? ? ? ? ? ? ? 2
記得大學的時候,我們人力資源的老師有一句話讓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她說她剛調到學校來的時候,就是覺得咱們學校的學生和武大華科的學生看著哪里有點不對勁。然后她在武大和華科的校門口蹲點了三個月,每天看著進進出出的學生,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后來終于發現了問題的核心:那就是武大華科的學生臉上洋溢著的那種自信。這在咱們學校的學生身上是幾乎找不到的。
這次帶孩子參加比賽,我看到那些表現出色的孩子,正是具備這種由內到外的自信,這在我們家孩子身上是沒有的。當然孩子身上差距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家長之間的差距。那些充滿自信的孩子背后,一定是有一個充滿自信的家長的。看得出來,那些優秀的孩子家境殷實,父母事業有成,不需要對孩子進行什么刻意的訓練,平時的耳濡目染足以讓這些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成功的品質。
? ? ? ? ? ? ? ? ? ? ? ? ? ? ? ?3
自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來看,那些表現優秀的孩子難道比賽就不緊張嗎?肯定是有緊張感的。以前記者采訪董卿,魯豫、趙忠祥這種主持界的大咖人物,談到他們在每次主持的時候,也會有緊張感,但是他們會利用自身的能力來克服這種緊張,從而從容不迫地將精彩地節目展現在觀眾面前。而這種能力就是來自于平時的日積月累和刻意練習。
以前認識一個很優秀的英語老師,她跟我們分享她當初面試人大英語老師的經驗。沒有任何捷徑可言,就是把課件背得滾瓜爛熟,然后找周圍的人聽她反復講課。就是一個重復重復再重復的過程,只有對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識熟悉地不能再熟悉,才能夠在運用知識的時候獲得內心的安定和自信。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