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閨蜜跟我說,現在最令她苦惱的事情就是她的“起床拖延癥”,不管每天清晨鬧鐘響幾次、也不管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早,總之,起床這件事對她來說比“起轎”還難。
聽到她的無奈,我連忙安慰她,只要不遲到,順其自然就好,早起毀一天的,也大有人在。
“要是晚點起床能精神點倒好了,你要知道,我每天是懷著上墳的心情去上班的?!遍|蜜嘟囔著。
要是這樣,我只能給她一個建議:去武漢工作吧。夏天的清晨,一睜眼,氣溫就將近三十度,根本睡不著。
“站著說話不腰疼,你根本不懂我的痛苦。”閨蜜有點慍惱。
講真,我真的不懂她的痛苦,因為我的作息一向很規律:早睡早起,絕不賴床。
床就是用來睡覺的
要想早起,就得早點睡;要想早睡,就得有一個能夠促進早睡的氛圍。毫無疑問,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床,是用來睡覺的。但在多元化的今天,床也被賦予了很多的用途:閱讀、刷朋友圈、吃零食、看網劇;大抵你覺得能在床上完成的事,都可以在床上完成。
當然,這也意味著,你想早睡越來越不可能,你想早起也越來越困難。
為什么呢?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條件反射理論”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每次給狗喂食的時候,都會敲鈴,也就是讓鈴聲和食物同時出現。幾次結合之后,心理學家即便只敲鈴,不給狗吃食物,這只狗也會分泌唾液,要知道,之前鈴聲和分泌唾液之間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同樣,如果你的床只用來睡覺,那么,每次你躺在床上,你的潛意識就是要睡覺(條件反射);如果你的床有多種功能,那么,你躺在床上,你會想著玩手機,你會想著找個人聊聊天,自然不情愿那么早睡覺,畢竟白天忙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有點自己的時間可以用來娛樂。
所以說,不要在床上做與睡覺無關的事情,是保證第二天早起的第一步。
冥想:第二天會發生的值得期待的事
人,是一枝會思想的蘆葦;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動機的。起床同樣需要驅動力。
躺在床上,簡單想想第二天會發生的值得期待的好事情。大到參加重要會議、去聽偶像的演唱會,小到和閨蜜一起逛街、中午改善伙食。只要是你認為值得期待的事情,都可以。
為什么要選擇在睡前冥想呢?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背英文單詞時,往往是開頭的幾個記得最牢,然后就是結尾的那幾個單詞,中間的大部分單詞很難在短時間內記住。這是因為單詞之間會相互干擾;但是開頭的單詞,前面沒有單詞會干擾到它;結尾的單詞,后面沒有單詞會干擾到它,所以開頭和結尾的單詞比中間部分的單詞記得牢。
同樣,入睡之間進行冥想,之后就進入了睡眠狀態,也就沒有什么會干擾到你冥想的內容;第二天醒來,你自然就很容易會想到昨晚睡前你腦海里浮現的事情,起床也更加有了動力。
Wake鬧鐘 和 Up鬧鐘
每個人都難免有點惰性,尤其是在起床這件事情上。請個小鬧鐘來監督你,還是很有必要的。
設定鬧鐘可是有小竅門的!
首先,鬧鐘要設定成兩個。一個叫Wake鬧鐘,用來喚醒你,可以設定成輕柔的音樂;一個叫Up鬧鐘,催促你起床,可以設定成比較激進的音樂。這兩個鬧鐘設定的時間要有間隔,因為起床是個過程;但是時間間隔不能太長,不然你很可能又睡死過去,一般是3min。
其次,要專門買一個小鬧鐘當Up鬧鐘,放在不容易夠得著的地方。先借助Wake鬧鐘喚醒你,你再起床去關Up鬧鐘,這樣會提高起床的效率。如果你是和家人一起住或者有室友,那就更好了,為了不影響到其他人的休息,你必須在Up鬧鐘“炸開”之前,關掉它。本著對其他人負責的精神,起床這件事也可以透出人性的光輝。
最后,你可以靈活設定鬧鐘的時間。最簡單的,休息日的時候,允許自己在適當的范圍晚點起床,也沒有什么不好的。即便是工作日,根據每天的任務量,適時調整起床時間也未嘗不可。某天沒有緊急的事情就可以晚起十分鐘;某天事情很多可以早起十分鐘;時間設定靈活一點,可以減輕自己起床時的心理負擔;也能及時給自己一個小的獎勵,讓起床這件事更加愉快。
在我心里,起床從來和勤奮、懶惰無關,更多是習慣使然。
如果你還在為清晨起床這件事焦慮,不妨從今天起,行動起來,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從容地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