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01
我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精力充沛”、“時間好像永遠用不完”。大學的一天,我就隨口說了一句,“有點累啊,我要休息一會。”結果整個宿舍的人立馬高聲說,“天吶,你也會累?”
在大學的時候,我就好像有三頭六臂一般,認真應對學業,有著不錯的績點,寫了不少稿件,參加了不少活動。
后來,在旁人看來我簡直是到了“超人”的地步。好比去年下半年,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寫了一本書時間管理方面的書《每天多出一小時》,同時,還在簡書上寫了17萬字,考了個MPA。很多人知道這件事后都驚呆了。
但我照常看劇,還是有在follow流行動態(大家討論的話題我也能說上幾句)、照常旅行(從計劃到出游都親力親為)。
這么一說,大家更炸鍋了,“為什么你的時間用不完?” 當然,這個問題明顯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悖論,因為沒有人的時間會永遠用不完。而我能做到,都是因為時間管理。
02
我其實并非一開始就能這么自如地Hold住我的時間的。
我也曾和很多人一樣,在開學報道的前一天熬夜抄作業到凌晨,結果一早帶著奮戰一晚仍沒抄完的作業,忐忑地去報道;我也曾和很多人一樣,一沒課的時候就窩在宿舍看港劇,然后要考四級的時候,一拍大腿,自己的時間都花到哪里去了,一點兒都沒復習!
但大概是教訓太慘烈,我再也不敢這么不把時間放在眼里。于是,我從那個開學前一天才趕作業的人,變成一放假就先花一兩周時間把作業完成的人,我從那個走入考場心虛不已的人,到每天學習一點考完出來大呼暢快的人。
后來,長大了。開始變得不那么想長大了。
小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很想快點長大,但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突然覺得時間已經快到我都抓不住它了。
所以,普通的提前準備已經不足以應對匆匆的時間了,我就開始琢磨時間管理這件事。于是我開始執行To-do-list、找到自己的效率高峰期、使用任務管理工具、搞定拖延癥、懂得避免干擾、敢于說不……
有人問我,你有那么多事需要騰出大把的時間來做嗎?這個問題問錯了。因為時間管理,管理的并不是時間,而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和事。時間管理從來不是為了做更多的事情,而是為了做更少更重要的事情,是為了過更恬靜的生活。
03
看過消防隊員救火的人,就會知道消防隊員的任務就是“救急”,所以你看他們從消防車上跳下,會用最快的速度接好水管,拿著水槍飛速地沖往火災現場。你僅僅是在遠處觀望,都能感覺到那種現場的緊迫感。
不做時間管理的人,就像是消防隊員,要忙著到處救火,可能今天要趕一個擱置很久的方案,明天要做一堆瑣事,永遠騰不出時間真正地享受生活。
而我,自覺人生苦短,所以想要有更多時間細心品味一頓餐食,感受濃郁的香味在我舌尖上綻放,想要有更多地時間閑庭信步地走在異國他鄉的街頭,看看不同的風景。你越不需要四處滅火,你越有可供你自由支配的時間。
04
有人說,這世界上有太多事情不可控了,例如高考或考研失敗、家人突然重病、自己突然被辭退、愛車被洪流沖走、房價越來越高……這些困境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出現,像一記記組合拳打得我們頭破血流。
但我們可以通過時間管理讓人生變得可控,我們可以安排自己每天要做的事,取舍迎面而來的任務,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還有人說,這世界有太多不公平了。在我國,大部分人的年收入在幾萬到幾十萬元之間,而馬云2016年財富增幅高達820億元。
是啊,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人出生在擁有良好資源的家庭里,有人自小就被極有遠見的親朋環繞。
既然不公平是必然現象,我們要做的是接受它、停止抱怨,然后拼命把握住唯一一個真正公平的資源——時間。
05
你可以這么做:
1、記錄時間花費
像記賬那樣記錄時間花費,了解自己的時間都用在哪里了,嘗試用一周的時間記下每天的行動,例如:幾點睡、幾點起、工作多久、用手機多久等等,這能讓你發現自己的“時間”黑洞。
2、提前規劃你的時間
提前一天對時間進行規劃,知道自己今天要完成哪些事,到了晚上再及時復盤,查看完成結果。
3、不做“消防隊員”
緊急的事情不一定那么重要。緊急卻不重要的事情會破壞你的高效率。有時候重要的任務就在你眼前,你忽略了它們去處理更緊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學會去區分緊急和重要的事情。
4、合理利用碎片時間
千萬不要放過上下班的通勤時間,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好比有5分鐘時間,就可以聽完一期英語播客、看完一篇高質量公眾號、制定To-do-list、整理郵箱、打個重要電話、冥想……
5、懂得抗干擾
可以早到辦公室一小時開始一天的工作,早到的時間不會有人進行打擾,非常適合把重要的事項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如果在工作中有人事物對你進行干擾,要懂得婉拒;如果是自己產生很多干擾,比如一會兒想起一件事,一會兒冒出一個靈感等等,那你可以記下任何分散你注意力的東西,把它們記下來,它們就不會再蹦來蹦去了。
6、分析自己的高效時間
讓自己在效率高峰期工作,如果覺得頭昏腦漲,那就睡會兒或者出去走走。
7、懂得利用Deadline
針對時間緊或有壓力的事情,自己設置一個截止時間,讓自己有緊迫感。
8、一分鐘決定午餐
糾結非常耗費你的時間,你不妨利用身邊的小事來鍛煉快速做決定的能力。以午餐吃什么為例:你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例如必須1分鐘內做出選擇,或是提前固定安排,比如周一吃意面,周二吃餃子,周三喝粥等等,最后給自己設定一個猶豫機制——例如“一旦猶豫就吃面條”之類的,確保自己不會陷入糾結的旋渦中。
9、做更少但更好的事
有這么一句話:”“美國人的金錢裝在猶太人的口袋里”。為什么?因為猶太人經商始終堅持“二八定律——企業80%的收益來自20%的客戶”。對待時間也是這樣,我們應該把精力用在最見成效的地方。
—END—
相關內容分享:
本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發送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South_Lin
作者簡介:林小白。熱衷旅行,熱愛寫作,正過著白天寫公文、晚上寫故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