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母親是醫生,從小對保健品也不陌生,80年代,那時生活條件差,母親懷我的時候也沒有什么好的營養補充品,也吃不下東西,所以我從小體質也弱,母親為了調理我的身體也是花費了很多心思,中醫先生的外公給她補身體的人參,她也是熬好給我,這是一輩子的幸福!很欣慰在母親年紀大了,她的腎虛臉部浮腫找不到方法的時候,我家伍先生了解了最新的菌類藥食同源的保健品靈芝,松茸,蛹蟲草多糖等,從臟腑根源同步調理,讓母親恢復了健康和笑容!
保健品在中國發展有10多年的歷史,是新興的事物,大家都知道保健品好,但如何正確的選擇卻是一門學問,加之有很多無良商家鼓吹保健品的療效,讓大伙對保健品持有謹慎態度,時代在進步,科學技術在發展,對于保健品咱們也需要有一顆理性的心態去了解和認知,今天和大家分享保健品的分類。
按照WHO世界衛生組織對保健品的分類,共分五類或者叫五代:
第一代:營養型保健品
需要長期服用,沒有確切的功效。如蜂王漿、麥乳精等,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大家都知道,不是營養不足的問題,而是營養過剩!所以,不用過多說明大家也知道了。
以簡單的工藝和生產手段,用基本化學元素合成和普通便宜的原料制作。由于工藝簡單,含有大量的雜質,對肝腎功能有嚴重傷害。不宜經常使用。這類產品的特點是便宜,一瓶也就十幾塊錢或幾十塊錢,多見于市面上的藥店和超市。
第二代:強化型保健品
身體缺什么補什么,但不能防止流失,過度服用對身體有害。如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按中醫理念來講,它是治標的,一個人為什么缺鈣?是腎功能下降,腎虛導致的。也就是說,腎虛的人骨骼里的鈣不能有效地留在骨骼里,所以會經常導致鈣從骨骼流失到血液中,并從尿排出,導致缺鈣,骨質疏松。
這種治標的保健品雖然補,而且補了以后明顯見效,癥狀改善。但如果我們不吃它了,過一段時間以后我們會發現,我們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還有,如果是膽囊不好,或腎功能不好的人過度補鈣,容易得膽結石、腎結石、尿結石。
合成的維生素純度高,雜質少,按照標準食用幾乎無副作用,可以長期使用,但是每天不宜過量,過量對身體會造成影響。這類產品包括:善存,21金維他,金施爾康,黃金搭檔等。
第三代:功能型保健品
對身體的某個器官有調理、治療的作用。如深海魚油、甲殼素、卵磷脂等。它開始具有針對性了,針對我們身體內臟的某個器官進行調節,但是它也有一個缺陷,就是功效單一,過度服用有依賴性。如深海魚油,它有軟化血管的功能,因此可以降血壓。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是血液品質不高,環境污染,肝功能解毒不良使得血管里脂肪、膽固醇、自由基堆積過多,血管橫截面積變小,因而產生高血壓。血管里的一大堆雜物不除,怎么談治好高血壓?
第四代:功能因子型保健品
是目前比較高級的保健品。它有一個特點:復方搭配,對中醫有所了解的朋友一定明白“君,臣,佐,使”一副完整的中藥都有好幾種成分,甚至幾十種成分,然后按“君,臣,佐,使”配伍的原理復方搭配。這樣的話,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達成一種協同作戰,就像軍隊作戰要立體作戰,陸海空一起出動,還有火箭軍。
第四代保健品是高科技的產物,在第三代的基礎上加入高科技技術,讓它更利于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第五代:細胞層級型食品
它是目前最高級的保健品食品。眾所周知人體是由共約有40萬億——60萬億個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機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機體功能的紊亂必然伴有的是細胞功能的紊亂,細胞功能的失常的原因大都是細胞的損傷,死亡引起的。也就是說大部分疾病都是由相關器官組織的細胞損壞或死亡而引起的。
細胞的死亡主要有兩大病因:
一是該得的沒有得到,缺乏營養元素;
二是不該得到的得到了,得到的“毒素”超過了細胞的處理能力,對細胞產生了毒害。
細胞層級型保健品食品從細胞層面著手,修復細胞、修復DNA、補充細胞的營養,讓不健康的細胞變健康了,細胞健康了,身體自然就健康了。
第五代保健品是為現代人實現真正的健康和細胞營養需要而研發的優化配方(最佳營養配方),因而可以全面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可以預防和對抗慢性疾病和抗衰老以及延長生命。
目前,只有第四、五代保健食品才符合世界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對保健品的要求:
(1)純天然:不能是人工化學合成的,人工化學合成的保健品我們吃起來會不放心,因為它們都是藥物。我們常吃的,比如降壓藥,去痛片等各種西藥都屬于這類。純天然是保健品的最基本要求,不能選購廉價的原料。純凈原料和不添加任何合成色素、人造香精和防腐劑應該是第五代保健品的最基本要求。
(2)無依賴:我們吃了降壓藥以后血壓會下降,但是我們不吃了,血壓又會上升,而且其他器官受到傷害,這就叫依賴。安眠藥也是這樣,我們吃了可以睡覺,但它的依賴性也很強,還有鎮靜藥……。
(3)全方位均衡調理: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修復細胞,不是修復單個系統或器官,是全方位的調理,營養素須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才能發揮讓細胞健康的效應。僅服用單一營養素,并不能產生應有的效力。高品質營養補充品,應按精確比例、通過合理配伍提供均衡營養,以發揮協同保健效應,讓人體組織充分吸收。如在選擇鈣片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添加了維生素D和酪蛋白的鈣片,維生素D和酪蛋白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如果沒有維生素D和酪蛋白,就像一堆干柴放在一起卻沒法燃燒,而添加了維生素D和酪蛋白,就等于是在干柴上添加了一把火,這樣的鈣片效果才比較顯著。
(4) 容易被人體吸收:凡是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素,均是一種浪費,對服用者都是金錢和時間的浪費。比如,三價鐵是不能為人體所吸收的,必須在體內轉化為二價鐵之后,人體才能夠吸收利用,而從三價鐵向二價鐵轉換是有條件的,必須在維生素C豐富的情況下方可進行轉化。
(5)有療效(有好轉反應):其實第四代特別是第五代保健品已經模糊了和藥的界限,它的獨特之處在于無任何毒副作用,表明它比要藥還要高級,中醫稱“食療”,是藥的上上之品。所謂的有反應,中醫叫暝眩反應或好轉反應,暝眩反應是人體病態平衡被打破,重新調整,向健康的平衡過渡。在新的健康平衡沒有建立之前,是一種動態的變化,會出現暝眩反應,而且各人的表現不一樣,持續時間不一樣。暝眩反應其實是一種排毒反應,代表著身體的機能過去不好,現在正進行調整,也就是在好轉過程當中你才會有這種反應的。中醫有句話:“不起暝眩、病不愈”就是有反應了,你的病才會好的意思。
說了五代保健品,是不是認為第一、二代營養保健品就沒用?不是的,在70年代,80,90年代服用都很好,但請問現在的人還缺營養嗎?都不缺,現是營養過剩的時代,導致了無數的富貴病,慢性病,不同的時代肯定有不同的產品,第三代以后特別是第四、第五代叫醫藥保健品,已經有藥的療效,但沒有藥的毒副作用,并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營養。
目前國內市場上好的、正規的保健品基本都屬于第三或者第四級營養品,極少數甚至達到第五級,對細胞修復、排除毒素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和依賴性。
選擇營養品最重要的2個關鍵:安全和有效。
選擇營養品最嚴謹的2個關鍵:精準正確的含量和充分吸收。
選擇營養品要把握營養素的全面、均衡、多樣、足量(非過量)、高品質和高吸收率。同時,一定要有針對性,那些免疫力高的人群(如紅斑狼瘡、類風濕等患者),你再給他服用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那保健品對人類健康到底有沒有作用呢?
美國哈佛大學從1976年就開始做了一項實驗。實現的內容就是:服用營養補充品到底好不好?長達30多年的試驗結果是什么?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試驗表明:5年內, 服用營養保健品的人群并沒有明顯不同;而到了第10年, 堅持服用保健品的人群患病率比不服用的人降低了25%;在第15年, 患病率降低了75%!
頂尖的醫學雜志 NEJM , The Lancet , JAMA ,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中都報道了這項試驗!在醫學界掀起一陣旋風!而試驗結果已經充分說明:服用營養補充品絶對有效!但效果不是即刻的!堅持服用的好處,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后才會體現出來!
要知道,1976年的保健品與現在的相比,已經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那個年代的保健品尚有作用,何況現在的呢?
如果還有人認為保健品是忽悠人的,對人體沒有任何效果,不可能調理好慢性病,那么請問:
芹菜可以降血脂,黑豆可以補腎清理腸道,大蒜可以降壓防癌,這些常識基本人人都知道,也都是人們常吃的食品,而不是藥。
如果把若干的黑豆或大蒜、芹菜通過技術濃縮成一小勺,成為非常容易吸收的,這些濃縮萃取出來的就是營養保健品。那你說營養保健食品是不是有用呢?
營養保健品不是藥,更不是針對某種疾病配置的藥品,它是國家藥監衛生部門批準的,可以排除體內毒素,全面均衡的補充營養,修復細胞,調理五大系統,調節人體自身免疫力,解除現代人形成疾病的因素,從而恢復健康體魄的食品。
保健食品主要是調節免疫力,促進細胞再生,促進病體康復,這是大多數藥物不具備的功效,卻對慢性病患者的痊愈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為什么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認為保健品既吃不死人,也毫無用處呢?主要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確實沒有使用過保健品,只不過聽別人說,也就以為保健品沒有什么作用。
2、假冒偽劣保健品的影響,以點帶面,認為保健品沒有效果。在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前,市場上確實發生保健品亂象,說得明白點,就是一些見利忘義、只看眼前利益而沒有長久發展規劃的企業將獲得的保健品注冊文號租借給不良企業使用,甚至有些企業連許可都懶得買就非法生產銷售保健品,這些企業所生產出來的保健品質量可想而知,吃不死人已經屬于萬幸了。就是由于這些假冒偽劣的產品,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利益,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給保健品的信譽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但新的《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出臺后,對過往保健食品行業存在的亂象給予“大棒”。《辦法》規定,備案主體必須是生產企業,不允許保健品貼牌生產;同一企業不得使用同一配方注冊或者備案不同名稱的保健食品,不得使用同一名稱注冊或者備案不同配方的保健食品。這些辦法的出臺,必將給假冒偽劣的保健品嚴重打擊,凈化保健品市場,逐步恢復保健品的信譽。
3、急功近利的心理作祟。吃的是正規保健品,但沒有好好吃,吃了一段時間,沒看到顯著效果,就認為保健品沒用;也有的今天想起來就吃,明天想不起來就不吃,從而延長保健品見效時間。保健品不是藥,有的藥也要吃一個周期才能見效,何況保健品?!保健品是慢慢修復人體細胞,有的人體細胞修復需要幾個月,有的甚至長達數年。今天吃,明天就想見效,那不是保健品,保健品肯定達不到。所以,保健品行業也有潛規則,那就是保健品一般不送人,有句話很形象:送1盒成仇人,送10盒是恩人。你送1盒,暫不論別人是不是按時按量吃了,即使好好吃了,最終肯定沒什么效果,那你想想結果,別人會怎么看你?前面講到的哈佛的試驗一樣,必須到一定的時候才能見效。當然,現在的保健品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見效時間會大大縮短。
有的人會問了,你把保健品這么好,那還要醫生、醫院干嘛?
首先,我們并不否定醫生的作用。只是營養醫學和臨床醫學是屬于兩個范疇的東西,一個是治未病,一個治已病。
《史記·鹖冠子》中曾記載關于神醫扁鵲的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魏文王召見扁鵲討論醫術的問題。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或做大手術,人們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其實最好的醫生是正如扁鵲長兄一樣,治病于發作之前,正如《黃帝內經》曾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上醫治未病(未病是指還沒得的病),中醫(不是中華醫學)治欲病(欲病是指即將要得的病),下醫治已病(已病是指已經得病)”,即醫術最高明者并不只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
所以,營養醫學和臨床醫學兩個都是不可或缺的,有病還是要看醫生,要聽醫生的建議。
保健食品是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使身體康復,真正的疾病還是通過自身的免疫力康復的。這就是醫生常說的回去調養調養的道理。
我們不否認醫生作用的同時,也應當看到:
任何一種慢性病都不是通過吃藥吃好了的。
世界上沒有一種胃病是吃胃藥吃好了的。
沒有一例高血壓是吃了降壓藥治好了的。
沒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是打胰島素打好了的。
藥物起到控制癥狀的作用,但大多治標不治本。人體本身就是一個高度精密的機器,功能紊亂了必定是某個器官有了問題。唯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修復器官功能,修復器官功能唯一要修復細胞。均衡的營養才是修復細胞的根本!
細胞健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