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1:無壓工作的藝術》是戴維·艾倫20多年以來在時間管理和個人效率方面各種研究發現的匯總——它不但會指導你在目前的工作中以最小付出獲得最大的回報,而且能在工作量日益增加,工作性質不斷變化的現實世界中依舊保持它的效力。
戴維·艾倫是一位擁有20多年經驗的行政管理培訓專家和教育家,被譽為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最具建樹和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并且一直擔任甲骨文公司,四姐銀行,QVC購物頻道等企業的高級管理顧問。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收獲提高個人效率的5步非常實用的操作方法:收集,處理,組織,回顧,執行。當你熟練掌握這5步操作后,面對復雜繁多的工作,你將會處理的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進而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并且還有時間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1.收集
說到收集,首先我們會有一個疑問,就是收集什么?日常生活中有這么多的事務,不可能樣樣都收集起來,書中給我們的建議是,將“材料”收集起來。那么“材料”又是什么呢?
“材料”指的是所有未盡事宜,比如在筆記本上記錄的某些決策,需要盡快付諸實施;書桌中的某些文具需要修理或者直接扔掉;咖啡桌上放著一些過期的文件,這些都屬于“材料”的范疇。也就是說一旦這件事是“需要做”或者“應當做”的,那么它就變成了“未盡事宜”。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做好收集,就要對收集工具有一個了解,書中將收集工具稱為“工作籃”。他可以是一個筆記本,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只要是可以幫你記錄未盡事宜的工具,都可以稱之為工具籃。那么為什么要用工作籃來收集而不是用大腦呢?因為人腦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一般超過7件事就會出現混亂,遺忘。就像我們在使用電腦一樣,如果把一切數據都存儲到只讀存儲器中,電腦就會變慢,變卡,其中大部分數據是短時間內需要處理的,未來用不到的,如果存儲到隨機存儲器中,就會為電腦分擔大部分壓力,從而實現高效運轉。
2.處理
即使是能收集大量事務的工具籃,也會有盛不下的時候,因此我們還需要定期將工作籃清空。清空工具籃其實是對事務的篩選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將對事物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具體如下:
1.丟棄不再需要的一切
2.完成所有用不了2分鐘就能完成的事務
3.把所有可以委托他人處理的事情委派出去
4.為所有需要2分鐘以上時間的行動注明提示信息
5.根據獲取的信息,明確目前較為重要的工作
當整理好工作籃后,就要處理其中的事項了。但這時我們會發現,即使是把工具欄清空了,但是要做的事情還是不少,處理起來還是會一團亂麻,再加上經常出現的突發情況,還真是讓人頭疼不已,那么面對這種情況,又該怎么辦呢?書中給出了3個原則:
1.首先處理工作欄中最上面的事務
顧名思義,既然我們已經將工具欄整理好,就要按部就班的來做,即使是出現了突發情況,也要先處理工作籃中最上面的事。
2.一次一事
人沒有三頭六臂,所以無法同時處理多件事情,這樣不僅低效,還更容易犯錯誤。
3.永遠不要把任何事務放回工作籃
當一件事物被從工作籃取出后,應立即判斷它的實質和處理辦法,并且不在放回工作籃。
3.組織
在處理事務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同類”事務,但是在整理工作籃的時候并沒有對其進行分類,導致在處理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重復性工作,造成效率低下的問題。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要去圖書館找一本關于歷史的書,我們肯定不會去英語分類中找,更不會去科學分類中找,因為歷史書是屬于歷史分類的,如果沒有這些分類,在眾多的書中想尋找一本歷史書是很困難的。
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在整理工作籃時,應對事務進行分類整理,這樣才能避免重復工作,浪費時間。
4.回顧
定期的回顧可以使你切實際地控制一切事物,并讓你對正在進行中的事務更加確信。那么我們應該回顧哪些內容?在什么時候進行?多久進行一次呢?
對于第一個問題,書中的答案是:回顧日程表,或者備忘錄。查看日程表或者備忘錄可以了解哪些是當天必須要完成的工作。如果看到自己在早8點到6點都排版了事務,只有中午有半個小時的午飯時間,這就能確定了當天事后還要執行其他事務。
對于第二個問題,書中的答案是:只要有空余時間,就可以進行。如果你將要去見一個朋友,正好在等車,在這期間就可以進行回顧,此時想到了家中的冰箱壞了,需要預約維修,那么在這個時間就可以撥打售后電話進行維修預約;在會見完朋友回家的途中,即將路過干洗店,
此刻回想一下上周送去的大衣是不是今天洗好了,順便拿回來。
對于第三個問題,書中的答案是:每周回顧。每周回顧就是為了再次清空大腦而采取的行動,它執行了工作管理流程5個階段的前4個——收集,處理,組織,回顧那那些沒有付諸行動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個人的宏觀目的,長期目標,以及你的愿景和原則進行定期回顧,因為這些講師你做出選擇和判斷的根本依據,也是推動你前行的終極動力。
5.執行
與典型的由上至下執行的時間管理方法不同的是,而在本書中的執行思路是由下至上。
自下而上:從愿景出發到實際行動,即先想我想要什么,在決定如何做。問題在于,如果對實際操作的層次缺少控制能力,并對自己在其它層次的控制管理能力缺乏信任,盲目地采用自上而下的執行方式只能讓自己不斷受挫。比如你面對現在的工作并不滿意,并且花費大量時間準備跳槽找一份更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可最后發現這份工作并不是你想做的,這就把本該用在之前工作上的時間精力浪費了。
自下而上:從行動出發達成愿景,即先做后想。他們往往能牢牢控制生活和工作細節,并以此為基礎,有效的提升視點。同樣是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不滿,但他會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不斷學習,在工作中挑戰自己,等到自己的專業技能,心里素質,工作能力都達到一定水平后,無論是升職或者跳槽,都會有更大的把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靈活應用這5步操作呢?一部手機+嚴格執行。
有了手機,我們不再需要在又大又沉的筆記本上記錄事務,也不需要大量的文件夾進行分門別類,更不需要去費勁地去翻筆記本,找文件夾。開會可以使用手機錄音,日便日后復盤;
做日程表可以使用手機備忘錄,現在很多手機app都可以用來做分類記錄,比如印象筆記,錘子便簽;在等車時拿出手機進行回顧,并及時標注。
工具的進步并不是一件好事,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會使人變懶,不要以為把一切都記錄到手機里就可以做好時間管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嚴格執行,如果自己不去親力親為,那么再好的方法,也不過就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