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世人將這樣的美譽贈予湘繡,可見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技藝之精湛。劉雅,湘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柳建新之女,從英國留學歸來后放棄了銀行的高薪職位,回到湘繡之鄉湖南,與母親一同探索和傳承這積淀了數千年的民族文化遺產。
▲劉雅的母親柳建新,出生于繡女之鄉長沙縣,打小喜歡刺繡的她,自拿上繡針之后五十年來再也沒有停過手中的針。柳建新以獨特針法“鬅毛針”見長,山水花鳥、飛禽走獸、人文風物在她的針下無不栩栩如生。劉雅兩三歲時便被母親帶著出入繡房,5歲開始學習繪畫、書法,9歲熟習古箏。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下成長,母親也期盼著有朝一日她能傳承湘繡藝術。只是后來劉雅攻讀了經濟學,一時間與湘繡漸行漸遠。
▲劉雅與湘繡再續前緣,并決心投身湘繡傳承之業,是在內心經歷了幾重掙扎之后做出的決定。2004年劉雅從英國學成歸來,與丈夫一起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工作,事業蒸蒸日上。2006年底父親罹患腦癌的噩耗從家中傳來,劉雅眼看母親一人獨木難支,隨即趕回家中。后來父親病逝,單憑身單力薄的母親,湘繡傳承事業難以為繼。內心矛盾的劉雅,在歷經了幾日的輾轉難眠之后,最終放棄近30萬的年薪,在眾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繼承湘繡事業,也開始了與丈夫兒子兩地分居的生活。
▲劉雅想成為一名現代的手藝人,除了掌握傳統的湘繡技藝,還要在設計中融入自己的理念。所以她一方面通過不斷的上手操作來打磨自己的技藝水平,同時她專門前往蘇州美院、中央美院等專業院校學習,提升自己的美術功底和美學素養。而母親與傳統的手藝人相比,更能接受她的創新理念,會幫助她一同探索現代元素在傳統技藝中的運用,希望能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并喜歡湘繡這一文化藝術。
▲劉雅與母親共同創作完成的繡作《銀虎》,就是傳統湘繡技藝與現代審美因素相碰撞而誕生的佳作。受過西方教育的劉雅,首先用黑白色調突破了湘繡老虎均為黃色的傳統,運用黑白灰繡虎身,用紅、綠絲線點綴鼻子和眼睛。同時用粗獷的麻質油畫布與細膩光澤的蠶絲形成強烈對比。麻與絲,粗與細,黑白與彩色形成的對比沖突,在母親柳建新的高超技藝下,一只威風凜凜的老虎形象呼之欲出,奪人眼球。
千年湘繡,母女兩代一脈相承。湖南辣妹子“吃得苦,霸得蠻”的性格,在看似柔弱的繡女身上依舊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在機械制造當道的現今,傳統民族手工藝生存現狀堪憂,但仍有這樣一群人愿意放下名利誘惑,用一針一線讓湘繡得以承襲。而更可貴的是,這其中的年輕人能夠在傳承原汁原味的文化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創意,從而讓更多受眾注目傳統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