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

  在制作端午節黑板報的時候是不是缺少文字素材呢?下面是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供大家參考!


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端午節的由來【一】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盛唐時期,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節,中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棕;南方則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端午節古詩【二】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少數民族的五月五習俗【三】

滿族端午節

  滿族過五月端五是為了忻福禳災。相傳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體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賣油翁吆喝道:“一葫蘆二斤,二葫蘆三斤。”大家爭先搶購,只有一個老頭不僅不買,還告訴老翁賬算錯了。等油賣完,者翁尾隨那個不買油的老頭,說:“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災,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過瘟災。”老頭聽后就挨家挨戶告訴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無法降瘟災,人們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滿族講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還講究到郊外踏露水,據說用這天的露水洗臉、頭和服,可以避免生瘡癤、鬧眼病。

水族端午節

  水族有吃素的習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后,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從端節的第一天開始,只準吃素,直至端節結束后才能吃葷。

納西族端午節

  納西族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棗糯米飯,喝雄黃酒。門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兩根大麥穗。長輩要給十五歲以下的孩子繞扎五色棉線,稱“續命線”。男孩繞左腕,女孩繞右骯。續命線需戴一月的時間,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節最后一天才解下燒掉。節日里,集市上還擺設藥攤,出售各類名貴藥材。婦女們則繡織小香包、小錢包、布娃娃、扇套、筆套等手工藝品。

傣族粽包節

  傣族民間節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在村邊樹下圍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擲給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雙雙到附近僻靜處談情說愛,至日落西天時才離去。

藏族采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流行于甘肅與四川交界的博峪一帶。時在農歷五月初五,“六 · 一”樂翻天,節期兩天。也叫。女兒節。俗傳很久以前當地荒蕪一片,是一位蓮芝姑娘教會了人們種地,教會了人們采花治病。后來,蓮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時失足摔死。人們為了紀念她,就逐漸形成了采花節。采花節的主要活動是搶水、采花和祝福。節日的早晨,人們要搶泉水洗身、飲用,俗說這一天太陽未照的泉水洗浴可以得到吉祥、飲用可祛除疾病。接著,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帶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出發時,全村男女老幼歡歌送行,采花者則表達采花的決心和愿望。到達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鍋、搭棚,傍晚開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村寨時,姑娘頭上插鮮花、戴花環,背滿筐鮮花草藥。到村口時,全村齊聚村頭,鳴槍致意,送酒送饃,祝賀采花青年歸來;采花姑娘則向各戶贈送禮物(蔥花稠香柏),并祝福。

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端午節的習俗【四】

一、為孩子準備五色絲線

  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瘟月、毒月,認為五月份,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種毒蟲開始活躍,魑魅魍魎也十分猖獗,疾疫蔓延,毒氣四起。一般在端午節佩戴五色絲線以辟邪。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二、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習俗,也是漢族在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于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三、吃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慶食物。民間傳說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四、掛艾葉菖蒲

  掛艾葉菖蒲是漢族民間節日習俗,在端午節以艾葉懸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榻,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

五、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

  飲蒲酒、雄黃、朱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藥)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朱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墻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當年白娘子就是在端午節喝了雄黃酒現了原形。

  其實除了以上之外,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打糕、跳鐘馗、佩香囊等等都是端午節習俗。端午節應該是除了春節外,習俗最多的一個傳統節日了。

端午節黑板報文字素材:端午節發展歷史【五】

先秦時期

  朱宣咸中國畫《端陽佳節》先秦時,南北風俗各異,但是五月五日作為一個“節日”已各有所側重。

  戰國時代,人們已把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大戴禮》云:“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

秦代

  到秦代之后,由于國家統一,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端午節就在南北風俗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但是,就現文獻記載來看,兩漢時的端午風俗還主要是避惡。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爭頻繁,人們飽嘗戰亂之苦,所以最重視的端午習俗莫過于“辟兵繒”了。用五色絲染練制成日月、星辰、鳥獸之形狀,上刺文繡、金縷,即叫辟兵繒,也沿襲漢代名稱為長命縷或續命縷。

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但是,從性質上講,原來有特定意義的節日風俗活動,到此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惡日”已不惡,逢兇化吉,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民間端午風俗活動形式也類似前代。像《酉陽雜俎》就記載:“北方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是日又進長命縷,宛轉繩結,皆為人像帶之。”長命縷,只是制作上有所不同,用絲縷結成人形,更有裝飾性。五時圖則是五毒蛇、蝠、蜍、蜥蜴之類,是五毒圖之前身,此俗一直影響到明清時期。午時花則是石榴花,五月正是榴花吐艷之時。唐代角黍粽子也花樣翻新。《文昌雜錄》記載:“唐時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詩中就有“穴枕通靈氣,長絲繽命人,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百索粽”還是唐代皇帝賞賜臣下的食品。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競渡之風尤為鼎盛。

宋代

  宋代以后,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于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云:“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于門戶上。

  宋代,漢族端午節俗也被遼、金兩國吸收。如《遼史·禮志》就記載遼國重午朝儀,皇帝要系長壽彩縷才升坐。對南北臣僚也要各賜壽縷。而金國除吸收一些漢族風俗外,在端午節還有拜天之禮、射柳之俗及擊鞠娛樂活動。《金史·世宗本紀》就記載:大定三年(西元一二六四年)重午,金世宗“幸廣樂園射柳,勝者賜物有差,復御常武殿,賜宴擊鞠,自是歲以為常。”《金史·禮志》對此俗有詳細敘述。金俗重午、中元(七月十五日)、重九日行拜天之禮,筑臺拜天。重五拜天之后,插柳球場,射者要以尊卑為序。射柳完畢要打馬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156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01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06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87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635評論 6 40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28評論 1 323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03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65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881評論 1 334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3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3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75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7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8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21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95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08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