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我的人生順利,我會有80年的時間,前20年和后20年,是我的成長與衰老。
以大多人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長來算,中間的40年里,每日我至少付出8小時去工作。
粗略計算意味著在40年里,我將用我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工作上,占據我生活的巨大比重。
對于整個人生最重要的體驗來說,工作是否順心快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人生的幸福指數。
這不得不讓我重新審視,工作對我人生的意義。
忙碌或閑暇工作中有兩類人:
一類人他們每日工作疲憊,做事提不起興趣,不僅節奏慢,生活上也困難重重。
還一類人工作起來得心應手,悟性高,成長速度快,生活也比第一類人要幸福圓滿。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二類人,能在工作中體現自我價值,是我們對工作生活的期許。
今天就探究下,第二類人到底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生活幸福的。
簡單總結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對工作總能保持長久熱情。
針對這個表面現象,我們要刨根問底。
一個問題追問三次以上為什么,問題的基本核心就浮現了。
Q1:為什么能夠讓他們源源不斷的保持激情?
因為他們被這份工作所吸引,喜愛是推動一切的源動力。
Q2:為什么會被這份工作吸引,而不是其他?
因為這份工作做起來,會比別人進步快,容易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Q3:為什么會比別人進步快?
因為從綜合來看,做起來會比較得心應手,不費力。
Q4:為什么相比別人不費力?
因為他們相比其他人在這方面,更有一些天分。
最終結論:做自己有天分的事情,是讓工作開啟簡單模式的秘密。
昨天看了一部新上映的電影《無雙》。
周潤發飾演的吳復生,在劇中對郭富城飾演的落魄畫家講了一句話:
“一百萬人就有一個是主角,那一個主角就是做到極致的人,但一定要找到正確的舞臺。”
放到工作中,我理解為:
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天賦,才容易堅持做到極致,才有可能成為一百萬人里的主角。
縱觀歷史名人成就,古代孔子、曹雪芹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
柏拉圖、牛頓善于用數學工具來思考問題,對數字和邏輯推理比較敏感。
畢加索、羅丹善于把他們看到的、感覺到的,用具體形狀的東西表現出來,視覺空間能力很強。
這就是找到天賦、選對舞臺、做到極致、成為主角的人生正確行動方式。
懷疑天賦?
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哪有什么天賦,普通人一個。
科學家研究發現,每個人的身體和思想差異都巨大。
大腦中的神經元有860億之多,不同組合和活動,決定這不同的思維、知識和技能程度。
因此生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最獨特的那一個。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何況人呢?
既然每個人都不一樣,就要相信自己可以創造人生。
不定在某方面,你會比別人更有天分,更突出。
用自己的優勢去競爭,長期堅持,一定可以成就自己。
改變思維!
找到天賦,就要先改變思維模式。
有人會想:如果我能做我喜歡的事業,那么我會輕松快樂吧。
這類人生活一定是一成不變的,沒有要改變的想法,就沒有生命的可能。
還有人會想:既然我喜歡幫助別人,那我就從事有關慈善方面的事業吧。
一點點的思維改變,不斷靠近自己喜歡的事業,就有可能造就不同的人生。
找到天賦
01 屏蔽外界干擾
我們做任何事情,表達任何想法,都會聽到反對的聲音。
即使大家都這么想,但也不見得對。
在我們確認和堅定后,不要在乎外界的聲音,屏蔽它們。
02 從工作中尋找意義感
沒意義的東西難記住,沒意義的事情不想做。
既然如此,那就轉換角度,給工作生活尋找意義感。
不改變想法,不賦予意義感,可能確實無法讓你喜歡上工作。
但轉變觀念,開啟了新思路,你很可能會愛上它。
03 勇于嘗試
天分是試出來的,多嘗試才能發現喜好所在。
只有你下水了,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游泳,一直在岸邊觀望,永遠不會知道。
所以有了興趣,就一定要大膽嘗試,你還可能會意外發現,自己的天賦不止只有一個。
評論:“天賦”,PPT源文件送給你。
注:小萬使用的是PowerPoint2016,PPT制作靈感來源于KO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