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1)識天氣:如何辨別風口與判斷風口的大小
風口(2)看風向:風口出現的四種常見路徑
風口(3)知天時:選擇市場增速的時間窗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時勢造英雄,上節主要講“勢”,市場的趨勢的成因和機制。這一節講“時”,也就是市場趨勢的時間窗口,如何在恰當的時機切入恰當的市場。
前面說到,風口就是因為某種大趨勢而導致目標市場快速增長的窗口期,窗口期市場因為需求與競爭的原因,有兩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市場快速增長,時間稍縱即逝。
為了更好思考與理解窗口期,可以從兩個時間點去思考:
風口期:市場高速增長的窗口期:風口期是一個市場積蓄勢能釋放的過程,一旦釋放完畢,市場的高速增長就會結束 ,具體可能體現為存量市場重構完畢,或者是增量市場供求平衡。此時,風口結束。
起飛期:創業融資的窗口期。當一個大風口出現的時候,每家主流投資基金都會對這個風口進行布局;當主流投創機構布局完成之后,再來說同樣的故事去融資就很難忽悠了。此時,起飛結束。
勝可知,而不可為。---《孫子兵法》
一.風口期:抓住機會,快速起飛
時勢造英雄,我們常常說的“時勢”,綜合了對勢能的判斷(勢能:市場需求的大?。?,對阻礙的判斷(競爭對手的多少),對力量格局變化和導火索事件的判斷,創業者追風口,最重要的就是對“時”的把握。把握時機也是一個試探性和市場互動的過程,以下五種素質可供參考:
1.對戰略的思考:也就是提前看過風口,通過對市場的調研和分析,熟悉客戶,熟悉需求,熟悉供求矛盾關系,對風口可能的路徑進行了預判。
2.對情報的收集:關注所有可能影響風口勢能和阻礙變化的力量。哪些力量前面有說,主要是三種驅動力和阻礙因素。
典型的情報收集包括:
宏觀PEST:政策研讀,技術發展,經濟形勢(宏觀和行業),社會習慣變化。
微觀:客戶調研,競品發展。
3.對標志性事件的警覺:風口的出現往往有一個標志性事件,或者導火線。
主要有三類事件值得創業者關注:
第一:競品事件:競品出現大版本迭代,或出現新競品。競品嘗試過的各種打法,代表了競爭對手對勢能和路徑的認知。把市場想像成一堵大墻,競品和我們都是頭撞南墻,嘗試用各種姿勢和力度在這堵大墻上打出一個缺口,如果競爭對手換了打法,那必然代表他對市場有了新的想法,這個想法是什么?基于什么事實?都是值得關注的。如我們的競爭對方一直在做B2C,現在突然轉B2B了,或者換業務方向或模式了。無論是對是錯,都是值得思考。
第二:獲客事件:競品打出了一個漂亮的病毒營銷事件,用戶快速增長。說明競品在南墻上撞出了一個缺口。這時候必須快速研究它是怎么做到的,要快速決策,決定是否跟進。然后快速執行,跟進甚至超過對手。
第三:融資事件:競品獲得投資。在所有事件中,融資事件最明顯,但我們認為也最不重要的。在市場上只有客戶的聲音最重要,融資事件只是側面反映了投資人這群聰明人對某個創業者的認同,并不代表客戶的聲音,如天使輪,但進入A輪,可以說明一點,獲客方式已經跑通。A輪過后,再跟進往往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第四:快速決策:當標志性事件出現的時候,要快速判斷,這一事件是否意味著趨勢的變化,之前的判斷路徑需不需要調整,能不能乘勢而起?是機遇,就快速調整方向,準備起飛;不是機遇,就堅決按自己原來的套路打;
第五:閉環執行:起飛之后 ,所有的戰略依然需要在試錯中調整,所以快速的閉環執行是必需的。(如何閉環以后再講)
追風口的核心是判斷時機,判斷時機需要做自我修煉。那些追上風口的創業者,往往在風起之前就已經有了預感和準備,追風口的過程也有清晰的判斷。能夠問出“看見風口了,敢不敢追”的創業者,多半都是沒想清楚的,接著試錯和修煉。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左傳·僖公十四年》
二.起飛期:資本的力量是用于助推。
為什么存在起飛期?
就創業而言,掙錢是皮,融資是毛,如果創業者能夠證明自己在市場上的能力,就一定會有投資人追著你投資。當一個大風口出現的時候,每家主流投資基金都會對這個風口進行布局;當主流創投機構布局完成之后,再說講同樣的故事融資,就比較困難。此時起飛結束。簡單來說,投資人的資金和注意力是有限的,風投風投,跟風而投,風口期短,起飛期也短。
有些同學會問:"雖然我融資晚,但我的產品比競品好。為什么融不到資?",好的投資機構在投資之前,會對整個行業做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在投資人關注風口的時候,你沒在他的視野里,在投資人布局完畢之后,你才出現,首先說明你對時機的把握是落后的,其次,還是那個問題,投資人的資金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人家投過了,愛過了,你才出現,“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p>
起飛期有多長
因行業而異,說多打臉,一般認為:
1.對于純互聯網業務:平臺類創業可以初創團隊已經沒有起飛機會,內容類創業長期存在初創團隊起飛的機會。
2.對于“互聯網+”業務,并且是存量市場價值鏈重構或者代際差異導致的增量市場,如果有巨大的市場、迫切的剛需,起飛期會比較長。只要算算競爭對手的速度和你的速度,讓投資人相信你能搶下一塊市場。就可以融資成功。直觀判斷,在一個競爭對手融到C輪或者壟斷5個以上一線城市之前,都有初創團隊起飛的機會。
3.對于“互聯網+”業務,處于第二條描述之外的市場,風口不那么大,通常也沒大市場,不是迫切的剛需,如果本領域中出現兩家以上融資到B輪的創業企業,一般來說則認為起飛期已經關閉。后續創業者必須考慮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差異化。
4.對于“互聯網+”業務,商業模式很難確立(非剛需、低頻、小眾、低毛利)的領域,本領域中出現兩家以上融資到A輪的企業,后續創業者如果沒有差異化的商業模式,特別出色的團隊或運營數據,融資難度會顯著增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選一》
【市場洞察】當大佬們在談“風口”的時候,他們到底在談什么?三節分享完,大家可以看《單點突破》和結合身邊案例加深理解和執行。
風口(1)識天氣:如何辨別風口與判斷風口的大小
風口(2)看風向:風口出現的四種常見路徑
風口(3)知天時:選擇市場增速的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