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秋天,姥姥家的白薯豐收了。一鎬頭下去嘰里咕嚕滿世界跑!姥姥和姨們忙著掄鎬更忙著樂,而我則忙著亂竄更忙著搗蛋!姥姥們已經開始合計今年可以漏多少粉條了,而我合計的則是到底能晾多少塊白薯干。
白薯無一漏網被運回了家,稍微晾了幾天后,姥姥開始組織姨們清洗切片,準備做淀粉漏粉條。
八太姥爺家的扎水機真是會選地方,兩棵樹之間,正好能拴住大紗布的四個角兒,一個沉淀淀粉的大漏斗就形成了。十幾桶磨好了的白薯漿水依次排開,姥姥負責加水灌漿,我負責軋水,從清晨到日落,整整一天,白薯漿水由白變清,淀粉坨子越沉淀越大直到形成一個完整的細滑如玉般的淀粉方鼎,大功告成!我和姥姥這時才發現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漏粉條是個技術活兒,一般必須要幾個姥姥家合作才成。姥姥自己雖然會做,但也得找人幫忙。
大概的工序是:舅媽們燒火,大鍋里加滿了水燒到沸騰,舅舅們站在鍋臺上,高高的舉起一個扎滿了窟窿眼的大水瓢兒,姥姥們把打成漿水的新鮮的白薯淀粉不斷地往大水瓢兒里倒,水淀粉源源不斷地順著窟窿眼兒流進滾滾的沸水中固化成條狀,姥爺們再迅速的用大笊籬將其撈出后置于涼水中進一步凝固最終形成粉條兒,最后掛在院子里事先拉好的繩子上,在陽光下,一切是那樣的晶瑩剔透……至于我而言,是從來不用等待的,淀粉固化成條狀的那一個瞬間,姥姥早早地就給我盛出了一大碗,姨們第一時間給我加好了醬油醋蒜末和香油,又潤又滑又彈又香又爽又新又鮮又美的香辣粉兒轉眼間化為烏有,讓人回味無窮!
那一年就是1975年,粉條兒就是在姥姥家的老房子漏的,第二年地震了,我們換了老屋,且那一年姥姥的腰還能直起來,因為為了救我,姥姥去攔那只發瘋的山羊也應該是后來的事情。
那一年過年的時侯天很冷,軋水機被凍成了冰壺,可是姥姥家的年過得紅紅火火。
多年以后,我再也沒吃過那么好的粉條兒,我姥姥今年要是活著,整整九十八歲!
順便說一句,今天現代科技也許可以幫我們重拾過去的一些記憶,比如我們可不可以借助破壁機來磨碎新鮮的白薯,然后試著沉淀出里面的淀粉,發揮我們的想象力那絕美絕鮮的粉條兒會不會就在我們眼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