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道是誰在我的心里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那是一個關于文字的夢想,它帶給我一種朦朦朧朧的小歡喜,實實在在的小確幸。
——《靠近夢想從現在開始》
這是剛來簡書不久的我寫下的一段文字。那時的我,因重拾文字的夢想而歡欣不已,并且懷著一顆堅定的心踏上了日更之旅。
二百個日日夜夜就這樣在與文字的耳鬢廝磨中倏忽而逝。回望走過的路,這顆因靠近文字而蠢蠢欲動的心仍火熱、赤忱。
我也曾懷疑過自己寫下這些文字的實際意義,也曾遭到家人無情的嘲笑和不屑。從現實的角度看,這樣的文字的確一錢不值,用砍柴老師的話說,也許就是一堆“垃圾”。
然而,我熱愛它們是為了拿它們換錢么?如果不是,那又何必在乎文字的實際價值。
用文字記錄生活,表達情感,反思自我,助力成長,也許這就是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價值。它們在別人眼里是好,還是壞,似乎沒那么重要。
自從開始寫作,我確實感受到了一些神奇的變化。自己那顆遲鈍的心慢慢蘇醒,敏感逐漸增加。
我開始關心身邊的一草一木、關心來來往往的陌生行人,留心小區的孩子,關注路邊的老人….我想把他們都寫進文字,把生活變成故事。
每日的寫作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規律和自律。為了給寫作留出時間,工作和日常瑣事的效率也在不自覺中提升;睡眠時長縮短,睡眠質量卻有提高…...
且不說寫作所具有的實際意義;僅僅是這些變化都讓自己覺得生活煥然一新。
砍柴老師說,四年時間,他在簡書寫了一百萬字的垃圾,從中提煉出了10萬字的書稿。
我毫不懷疑,自己現在寫下的這二十多萬字也是“垃圾”。可,只要能從中獲得哪怕只有一千字的價值,那也是值得的。
寫下去,垃圾還有轉變的可能;不寫,垃圾永遠只能是垃圾。而我堅信,唯一能夠讓自己不再寫出垃圾的方法,就是繼續再寫這樣的垃圾——前提是不引起自己和讀者的反感。
況且,讀書和寫作是目前為止,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支配時間的方式。
除了工作和日常生活之外,每天留給自己的自由時間,如果不用來讀書和寫作,又能用來干什么呢?我回想過往的日子,這些所謂的“閑暇”時光并沒有在腦海里留下多少的印記。
而至少,現在我還有這些文字值得去回憶。
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更清晰地認識到這些“垃圾”產生的原因:語言的蹇澀,思想的凝滯,想象力的匱乏,都是擺在自己面前需要去克服的難題。
讀書、寫作、觀察、思考,只有長期積累下去,才能有些許突破。
當然,我理想的寫作,絕不僅僅只是為自己,也不是為了寫而寫。只是這樣的理想,還過于遙遠,我會把它好好地放在那里——為了有一天,不再寫出這樣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