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陰
小朱:
你好,我是2017年11月15日的你,此刻的我內心滿是荒蕪,我難過,我焦慮,我迷茫,我找不到方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我只覺得發自內心的無助。人人都說我勤奮,我踏實,我努力,我優秀,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意志力異常地薄弱。我總是做好規劃,信誓旦旦地要從頭開始,開始學習寫作,開始一本本讀書,開始學習成長,開始向著更好的自己進發,但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總是擺脫不了三分鐘熱度的魔咒。
此刻的我就像什么呢?像一個掰玉米的猴子吧,一年來學了很多,但也忘了很多,最后還剩下些什么呢?前天還在跟同事感慨說我最近記性不好,我是最近才開始記性不好的嗎?看過的書,總覺得是看過,但好像什么也沒記住,要用時腦子里空空如也。我就像一個收集狂一樣,總是覬覦別人家的寶藏,看到哪篇文章里寫了好句子,用了好的理論,總是特別崇拜他們,恨自己為什么就想不起這樣的好故事。畢竟,我也曾學了那么多啊!
是的,在老師、同學、同事、上司眼中,我都是愛學習的人。今晚6點吃完飯,我說我要回家去了,同事還異常驚奇地問我:你居然要回去了。我說:我不愛加班啊。同事反諷了一句:是啊,你不愛加班,你只是愛學習。看吧,我就是這樣一個人,“裝”得那么勤奮,幾乎騙過了所有人,但唯獨騙不了我自己,因為,這過程感動了他們,但,卻沒有得到我想要的結果,如今,我還是一無所有。我想要的,我想做的,我想要改變的,統統都沒有實現。我覺得自己失敗透頂了。
我知道,古典老師說過,我不是愛學習,我只是饞。因為焦慮,所以跟著別人一起去學習,但真正的學習應當是自己需要什么就去學什么,帶著目的的學習成長得更快。弗蘭克老師說過,我不是愛學習,我只是愛學習的感覺。只是,我這種愛學習的感覺的表現,不是看了多少書就去朋友圈曬,也不是學了什么新東西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別人知道,我似乎,是為了表演給自己看,為了向自己證明:看,我多勤奮,我一直在學習,我并沒有閑著。
是啊,我一直都很努力,并沒有閑著。即便是周末也保持早上8點以前起床的習慣,偶爾放縱自己看看電視,娛樂娛樂,沒有學習,心里就充滿了負罪感。是的,一方面,我認為不學習是錯誤的行為,它損害了我想要保持完美形象的愿望;但另一方面,我的潛意識又想要休息,人的天性就是追求享樂的吧,沒有人想要苦哈哈的過日子。于是,我才會控制不住自己,要去玩,但在玩的時候由充滿了負疚感。這是我早2個月就意識到了的問題,曾經強迫自己要專門計劃時間來娛樂和休閑。但,我仍舊擺脫不了這種負疚感。
我需要不停的學習,因為,我很焦慮。我不知道該怎么表述內心的這種焦慮,但我知道它的表現就是每天中午午睡都睡不著,無論我嘗試什么心理暗示或推薦的方法,似乎都不起作用,而這已經連續好幾個月了。我慢慢地開始接受了這個事實,每天躺在床上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放松一下身體,根本不期望能夠睡著了。
我很焦慮,因為我希望自己能做成一些事情,但至今仍然一事無成。我甚至按照《小強升職記》里面的時間管理方法開始每天記錄自己的時間開銷,督促自己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但我除了堅持完最初的一周每天整理外,現在連每天的記錄都已經不能完全。我給自己找借口,說是因為我的工作太雜,總是一個任務里面穿插著另外好幾個任務,有時沒有辦法記錄。但我知道,我說服不了那個內心的自己。
我很焦慮,因為我覺得我啥也不會,方方面面都需要學習。自從接觸了得到,發現,不僅專業技能沒有一個拿得出手,所謂的通用技能我也是到處開天窗。心理學、演講能力、讀書方法、時間管理、理財……我統統都要學。怎么辦?我從來都認為,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所以,買——買了古典老師的《超級個體》,買了四昆老師的《言值演講訓練》,買了秋葉大叔的《PPT學習課程》,最近還打算買武志紅老師的《心理學》課程。我就像一個松鼠一樣,總以為花了錢的東西就是我的,但殊不知,錢是花出去了,但能力,卻并沒有提升多少。
一年多了,大概自己做的堅持最久的學習就是在熊貓書院的打卡了。從4月份開始,每周一本書,現在已經連續看了32本書了,在書院同伴都感嘆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時,我卻一直堅持了下來,雖然有時候每天也只是為了打卡而隨便翻了一翻,但一周結束,這本書總歸都會至少讀完一遍。我針對這件事情近乎反常的效果分析過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我以管理者的身份參與,被大眾監督。雖然一開始競選班長失敗,但爭取做了一個副班長,為了起到表率作用,也是我那一直以來的虛榮心在作祟,總想盡善盡美地去完成。以至于后來,班長之職移交給了我,我仍舊覺得自己要先做好,要好好堅持。
[2] 書院有每周天的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標準,有考核指標。像我這種從小就要求考高分的孩子,總希望能在每周末的考試中拿到好成績,所以,也不管有沒有真正學到東西,那最后的100分才是我多期待的,所以,為了能得到好名次,我會選擇在考試之前通讀一遍本周內容。
[3] 我有同伴,一起結伴學習,相互促進。好友比我后入學,他是比我晚一期熊貓書院的學員,每周我都會和他比誰的分數高。而且,我是個自尊心強的孩子,每次聽到好友夸我勤奮,我雖嘴上不說,但心里都美滋滋的。
這大概就是我對一個沒花一分錢的讀書活動堅持這么久的主要原因吧。因為獲得了免費學習的機會,所以開始;因為以管理者的身份開始,所以力圖做到最好;因為想要持續做好這種好,不想舍棄沉沒成本,所以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堅持。所以說,好的行為的發生,好的習慣的養成,都是因為有正向反饋作為激勵。也必須要有激勵,我們才會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寫到這里,我似乎找到了原因,為什么我那么愛學習,卻還是焦慮不已?因為我只是愛學習的感覺而已,這種良好的感覺欺騙了我的潛意識,它讓我相信,我是一個勤奮的人,我的努力終究會帶來回報。但,這種反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不科學的,因為,沒有可衡量的考核指標,沒有接受大眾的監督和檢測,只是我個人覺得我努力了,但事實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有沒有努力學習,要看我是否利用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解決了現實的問題,為了贏得上司的賞識,為了升職加薪,為我賺更多的錢,為了認識更多的人,為了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這些,才應該是衡量標準。只有當這個學習目標和學習行為本身統一了,我才能減輕內心深處的焦慮。
想到此,我摸摸臉上的淚痕,今夜的眼淚,總歸是沒有白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