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更改一事多次發生。
前段時間,安徽霍山縣一位父親的一篇長微博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微博稱:“自己的兒子張朝陽中考考出700分的好成績,卻因為“老師擅自修改報考志愿,導致兒子僅能上職業高中。”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僅是給家庭帶來困擾,更多的是不利于孩子的未來發展。
據報道,2017年,北大的某尖子生在填報高考志愿那天才發現,自己的網上志愿填報系統密碼,曾被母校國內某中學修改過。2015年,甘肅張掖市某老師以“核實志愿”為由,索要了學生的征集志愿登陸密碼,然后私底下修改了學生的志愿;2014年九江彭澤某中學的教師讓學生提供報考密碼,然后未經學生同意擅自更改了學生的第一,第二志愿等等。
為什么志愿被更改的事情會發生呢?
根據不用的事件【新聞報道過的事件】發生的原因,我在這里總結了幾個點:
老師對孩子的錯誤引導,孩子對老師的無比信任。比如說,有些老師認為孩子中考過了統招分數,就沒有必要填寫定向,將其定向一欄刪除,而孩子對老師無比信任,將志愿全權交給老師處理。
某些高校之間競爭激烈,學校要求清華北大的錄取名額。比如,有些學校在中考填報志愿之時,將成績優異的孩子組織去旅行,旅行結束后孩子稀里糊涂的發現自己被升入了本校的高中部。
有些老師"好心辦壞事",擅自修改學生志愿。比如,有些考生過了三本分數線,卻因為家庭貧困填報了職業大學,但是老師認為該學生應該上三本院校,不經過學生同意,擅自更改學生志愿。
通過校際合作,一些學校將學生輸送到他的合作方,有相應的報酬。比如,有些學校對學生進行勸導,鼓勵他們進入一些他們的合作院校,合作方是可以依據人數給該學校一定的資金。
同學之間的嫉妒。比如,兩個同學分數相差較小,又想進入同一所大學,分數較低的考生害怕自己落榜,偷偷記下另一個同學的志愿密碼,擅自將其志愿更改。
如何減少志愿被更改的事情呢?
同學的扭曲心理,學校的暗箱操作,可能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是防不勝防。所以志愿被更改的事情是沒辦法杜絕,但是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減少這樣的事情發生,給每一位考生公平的升學機會。所以我的建議是:學生高度重視自己的志愿填報,家長和學校加強學生的法律教育,學校應該加強志愿填報的監督和管理。
首先家長應該先引起重視,然后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家長在孩子填報志之前【當然這里只是針對志愿被更 改一 事,孩子的心中已經有明確要選擇的學校】,應該查清楚志愿填報的所有細節,然后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這 樣學生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就不會被老師牽引著走。如果,學生對老師過于依賴,只相信老師的意見, 家長可以用范例去引導他,讓學生綜合老師和家長的意見,然后由孩子自己決定,畢竟孩子的未來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
學生應當高度重視自己的志愿填報,妥善保管自己的志愿信息,不要將其泄露給同窗好友。填報志愿的時候也應當獨立操作,盡量保證自己的信息不被他人偷窺,樹立起安全意識。
志愿被被更改一事無論發生在哪個學校,都會對該學校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學校應該重視志愿填報過程的保密性。有些學校為了防止學生的志愿密碼被遺失,就會采用統一格式修改密碼的方法,但是這樣密碼被泄露的風險大大增強。所以我的建議是,應當完善招生網絡的監督和管理,一旦學生的志愿系統有所異動,應當做到通過短信或者其他可靠途徑通知學生。
家長和老師應該為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志愿被更改一事不僅僅關乎到當事人的未來,也與篡改他人志愿的孩子未來有關。他們不僅僅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還要承受心理上的痛苦。他們之所以會更改同學的志愿信息,我認為是法律意識淡薄和挫敗感,所以學校和家長應當加強學生的法律知識,更應該樹立起孩子的健康心態,正確面對得失。
總得來說,志愿被更改一事,應該引起所有考生,考生的家長以及學校的重視,給每一位為自己的夢想奮斗的學生一次平等的升學機會,同時也希望每一位考生能夠進入自己的理想高中和大學
結語:
1.志愿被更改一事的原因:老師對孩子的錯誤引導,孩子對老師的無比信任;高校之間競爭激烈,學校要求清華北大的錄取名額;老師"好心辦壞事",擅自修改學生志愿;校際合作,一些學校將學生輸送到他的合作方;同學之間的嫉妒;
2.如何減少志愿被更改的事情發生:學生,家長,學校應當高度重視。
思考:
1.你身邊你身邊有沒有志愿被更改的事情發生呢?
歡迎你把你的收獲、思考,或是對 「知識磚」的鼓勵和建議,在留言區里和我們分享。
如果此篇推送對您有幫助,請點下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