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期定位訓練營即將結束的日子,作為助教的我,被小組的一位成員深深的感動。
初識
他,一位95后小伙子,對教育充滿理想期待和愿景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定位訓練營開營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布置作業后,他問我:“大毛老師,我不知如何下筆,思緒萬千,寫寫改改。說有困惑吧,也真沒有。說收獲吧,倒是很多。我在想,我是不是太急于輸出了?”
我建議他就從自己的收獲開始,慢慢記錄,萬千思緒也是值得記錄的。之后他完成了作業,我們就“期待”聊了一些話題。他知道我家孩子馬上就要入學了,他熱心的給了我很多關于孩子入學前和幼小銜接學習上一些有趣的方法建議,還給我發了很多好玩的學習資料。
那一天,我感受到,他對生活、未來的好奇,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同伴的熱情。
偶然
第二次讓我對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某一個作業日的下午,他忽然微信告訴我:“大毛老師,我今天不想寫作業。”作為助教的我,不想和學員苦苦糾纏于作業,正如昂sir經常提醒我們助教所說的那樣:“寫作業不是目的,作業只是輸出的一種方式而已。”在我看來,“人”才是本質。他主動告訴我,我感受到,此刻他需要陪伴和傾聽。放下作業,我們聊了生活。這算是我們深入實質工作、職業發展、未來愿景等等的一次暢聊。我對這個年輕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在心底燃起一份敬重。
那一次,我們拋開作業,圍繞現實展開了一次大盤點。當每組都在反饋各組作業完成情況時,我很坦然,我明白即便今天他不完成作業,這一次梳理,他也會從中有所發現。其實,這一次對于我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因為,面對考核、評比和公開展示的時候,我的要強、我的愛面子,都會讓我忍不住想要做到最好、做到第一。可這一次,我問自己:“你為什么要來做助教?你最初做助教的初心是什么?”當時腦海中,只要一個答案:“支持小組學員的成長,在他們需要時,隨時陪伴!”看到這些,我嘗試著讓自己放松下來,放下作業全勤的標準,因為那并不是唯一評價我助教工作的標準。想明白了,我就輕松了許多。
在當天距離作業截至打卡還有30分鐘時,他忽然告訴我作業寫完了。看到他的作業,我很開心,并不是因為他交了作業,而是這份作業的用心程度,讓我覺得很開心。之后他的一句話,讓我意外和吃驚。
“謝謝你大毛老師,在今天和你的談話中,我突然想到自己大學里的一個夢想…”
這一次,我看到他對職業的信仰和對自己高標準的要求。
轉折
忽然有一天,他告訴我:“毛毛老師,我剛剛辭職了。”
這件事的發生我不覺得意外,可我知道,這一次的后續會不一樣。只是,他需要一些時間。這是一次契機,一次帶給他轉折的契機。
頓悟
在結營前一天,他在忙碌著給小組參賽伙伴制作海報、視頻。中途我忽然想起,就問了一句:“你的作業怎樣了?”
他回答了我三個字:“頓悟了。”
他講述了這幾天的頓悟和突破,其中的一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
“我有能力,可我卻因為不是自己的預期而蹉跎。我也覺察到自己太容易卷入情感中界限不明導致自己的心力交瘁。我感謝伙伴的關心。這樣讓我對比了,當我說離職后,一些好朋友猛烈的抨擊與反對,兩種不一樣的感覺,都是為我好,可自己卻更適合情感的安撫。當我覺察到這些,我就決定,接納當下的崗位,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至于不完美,自己邊做邊調整。”
這是他的成長故事,更是我的成長故事。他讓我看到37天助教工作中的我,看到從跟隨昂sir學習至今365天的我,發生的變化和成長。
一、看到并接納
曾經的我,只要看到就是指出問題所在,然后給對方一堆我的建議。那時的感覺時,我是專業的、我是明眼人、我洞察力很強。可是這一年的時間,跟隨趙昂老師學習,我觀察到,他很少會直接拋出建議給我們。
還記得2019年3月30日,第一次見到昂sir,作為生涯小白的我,迫切想要快速進入這個領域,我去找昂sir求推薦學習書單。他回復我:“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在我沒有了解的情況下,就貿然給出推薦和建議,這并不合適。”
還記得2019年4月4日,第一次上青少年版權課。我拿著自己想象的一個課程方案,希望得到昂sir的建議和指導,昂sir當時告訴我,這個想法挺好的,可以試試。我對這個回復有些失望,我當時是想得到一些方法和建議的。課下找他詢問的人很多,上課時,她和我們說了這樣一段話:“在我不了解你、你所處的環境、你的工作等現實情況之前,我如果隨便給你一個建議和方法,它真的有價值嘛?真的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嘛?大家信任我,我就更不能隨便說個答案給你了。我說出來,我就錯了。”
我還記得在高階班上,我因為理論薄弱,現場的理論考核沒有通過;我們15名學員,因為一場真實的“課程”,在討論中交流及其“激烈”。在這些場景中,昂sir的戳中我內心的那句話是:“當你給出建議和方法的時候,你就已經錯了。因為你并不是她!”那一瞬間,我總能回想起在以往生活中,我竟執迷不悟的把給別人建議,對別人指指點點當作是“關愛”。從那時開始,忽然發覺曾經的自己多么滑稽可笑。
而這一次進入助教小組后,我給自己的第一個忠告就是:“請不要隨便點評任何學員,請不要隨便拿你的建議去指導別人的人生,因為你并不是他!”當智鑫在最后的頓悟中講到這一點時,我覺得很欣喜也很坦然,我做到了關注學員的感受和需求,及時給予支持和關注,即便第一次聊天,我看到了他的執念,我只是陳述了我看到的,而不再提出個人的建議。我發現,我在刻意模仿我的對標人物,趙昂老師的方式,提問,帶給他思考。所以,當他頓悟到的那一刻,那一切頓悟出的道理和過往,都成為了他自己的財富。這樣的頓悟,遠比別人告訴他怎么做來的痛快、深刻。
這一次的助教,我是安靜的觀察者。我選擇安靜觀察,并積極接納每一位成長者成長中的姿態。
在成長的路上,我經歷了激動、興奮,慢慢走進了積累、沉淀和突破的時期。我選擇開始在安靜中思考,在冷靜中積極行動。
二、貢獻價值
在學霸爭奪戰時,智鑫主動承擔了小組啦啦隊的海報、視頻制作。他說,別的我也做不了,這個我能做。
這句話很簡單卻很質樸,也是我在開營前的思考。作為助教,我能為大家做些什么?剛好想起最近在練習專注聽課并做好導圖筆記。就默默的在心底告訴自己,我沒什么特長,但我能分享筆記,給大家提供我的梳理作為學習參考。當我第一節課把導圖發到群里分享給大家之后,好幾位伙伴來找我詢問用的什么軟件?如何做的?群里的小伙伴們紛紛贊美我的導圖時,我很開心。因為,這份價值。
之后,開始有很多伙伴用導圖、手寫、手繪等方式在每次課后曬筆記。看到大家花樣筆記秀,感覺特別興奮。感覺每個人都有一份貢獻和價值在,這個系統瞬間就被能量充滿了。
正是因為這份渴望在系統中做些貢獻的心,讓我堅持每次課程聽直播,課后按照導圖回憶課程內容。我可以說,這次學習,比我第一期學習時更認真,更踏實,更高效。而課程過后的思考也更深入,對自己當下的定位和夢想也有了很多的指導和拓展。
我選擇做助教,這是一次給自己成長的機會,也是一次反饋系統,貢獻個人價值的極佳機會。
三、覺察中成長
如果在以前,分享筆記之后有很多伙伴也和我用同樣的方式去呈現給大家,我可能就不再記筆記和分享筆記了。為什么?因為,我覺察到在人群中,我希望自己能展現獨特性,在做很多事情中,我如果可以凸顯自己的獨特性,我就會繼續堅持做,但是一旦有人和我做一樣的事情,我就會停下,因為我覺得我做的這件事已經不獨特了。這份覺察讓我找到了自己為什么做很多事情虎頭蛇尾的原因。這個發現讓我開始對獨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覺察。有了這份覺察傍身,當我在遇到不獨特時,我就會問自己——
“這份獨特性能帶給你什么?”
“被關注、被認可。”
“這份認可和關注背后,你想要得到什么?”
“堅持下去的信心和鼓勵。”
“如果沒有人關注和認可,你會怎么辦?”
“放棄或者失落。”
“那你做這件事的意義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是嗎?”
當我每次和自己對話時,我會有很多發現,很多自己曾經不愿面對,甚至不曾覺察的事情,想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脫下辛辣的外衣,慢慢露出自己柔軟、細膩的內心。這樣的過程,既酸爽又神奇。這樣的神奇的覺察和提問,必須感謝昂sir的指點。
我有一套昂式法寶,至今被我珍藏。昂sir說過,當你遇上問題和困難時,拿出它,面對它,回答它,記錄它… 當我不斷覺察、發問、再覺察、再發問… 我發現,我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了。
就是這樣,如此往復,覺察帶給我成長,勇敢帶給我直面,看見帶給我發現,發現帶給我思考,思考帶給我辦法…
這些,只是此次助教之旅中,被一位小伙伴激發出來的一點點收獲和感悟,還有太多太多,我留給自己慢慢去摸爬滾打…
感恩盎舍學院對我的信任,愿意委以助教之重任。
感恩定位訓練營中每一位以誠相待的伙伴,讓系統的能量不斷激活我去探尋和成長。
感恩信任并尋求支持的同伴,讓我感受到支持與陪伴帶給我的價值,讓我明白系統需要能量的流轉。
在這里,影響看得見,成長看得見。我將繼續走在:“成為我愛的自己”這條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