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觀音菩薩來
看他的時候,猴哥是怎么說的么:
“你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救了我
吧。”
“天下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菩薩都有把事情往外推的時候,為什么你
還要啥事都自己扛呢?
我是必死的凡人,
我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
有很多事,我做不到;
我不需要去討好所有的人;
我會遠離不尊重我的人;
我會回擊挑釁我的人。
我是必死的凡人,
活著的每一天,我都在精進,在努力
我會守衛我所愛和信任的一切。
回絕求助常用步驟:
1分析局面;
2.強調難度;
3.解釋苦衷;
4 指條明路;
5 執行折扣。
——熊太行《關系攻略》
……
9.1號下午,姑娘開學。
中午吃飯時候,奶奶講了三個事情。
第一件事:
在家門口的小廣場,在聽到一個老奶奶說她吃了啥啥啥(很多的意思)后,姑娘來了一句:“你就是個吃貨。”后來這個老奶奶見到我婆婆媽,就“告狀”:“你孩子就說我是個吃貨。”婆婆媽解釋:“這個不是咱們平時說人時候用的那個“這貨那貨”的有點不好的貨字,現在年輕人都這么說。沒有惡意。”
“估計人家回家了后,不光覺得孩子沒禮貌,還覺得大人偏袒自家孩子。”婆婆媽補充自己的感受。
第二件事:
姑娘在旁邊玩,奶奶繞著廣場走圈。
一圈……一圈……又一圈……
又一次走過來的時候,姑娘大喊:“你是人啊?還是鬼啊?”
旁邊的那個老奶奶(再次出鏡,有搶戲嫌疑):“呀!我還以為她那樣子說我,她都這樣子說自己奶奶!”
旁邊一個奶奶幫忙解釋:“孩子可能是看著她奶奶一會兒在,一會兒不在,是說你“神出鬼沒”的意思吧!”
“當然,神出鬼沒也是貶義詞。”奶奶補充自己的感受。(我查了一下,可以形容行動迅速。)
第三件事:
在錄音結束后,姑娘離開主持人的時候,說了三個字:“跟屁蟲。”
據奶奶后來問她,她說是錄音處有好多的線,她身上也帶著一根,走哪里跟哪里,所以說“跟屁蟲。”聲音比較大。
估計主持人是聽到了,可能心里不舒服。奶奶補充自己的猜測。
……
奶奶表述這些事的意思是:姑娘有一定的詞匯量,但是,用不對地方。
對于那個快90歲的老奶奶,我沒有好感。有一次我帶孩子在廣場上玩,她端著個碗在外面吃(我發現有這個動作的鄰居,都是很喜歡管閑事的。工作時間家里可能沒人,但吃飯時候大家都回來了,飯桌上會討論一些事情,她們是會站墻角的,那時候都是平房或者小院,特方便)。我去打了聲招呼,就準備走開,結果她就開始關心我的二胎問題。我敷衍了兩句走遠了點,她還跟過來繼續給我做要生的心理輔導……后來我就只是遠遠地點個頭就閃了。
這次的兩件事,都有她。
“老奶奶,您胃口這么好,身體這么結實,真是好福氣啊!”如果姑娘這么說老奶,她估計會開心。
“奶奶,您來無影,去無蹤。走得可真快。”如果姑娘這么說奶奶,那個老奶奶聽了,也沒那么大反應了。
她第二次能那樣,是她第一次已經給孩子套了一個“沒禮貌”的帽子,后來就有些有意識地尋找證據支撐。
反思:
1.姑娘以后怎么說話?
說有對象感的話,說詳細的話,說話的態度要端正——不傷人。如果不愿意在誰身上浪費精力,就打招呼后離開。
“主持人阿姨,這個線總跟著我,像個跟屁蟲。”
先稱呼,再陳述。
2.我是不是做錯什么了?
她的很多詞匯是來自于《大笨狗酷比多》,這是一套漫畫書,里面的一狗一貓一人,時常互相挖坑調戲。
在家里,她沒有豐富的場景運用自己的詞匯,到了外面,看到了一些事情,就冒出來新的詞語,可能就用錯了。
以前有個爸爸帶著孩子到處旅行,并且讓孩子堅持寫日記記錄,最后出了一本書《小豆包旅行記》。書我沒看,我看到了有些人的評價:“滿篇都是一些幼稚的話,并且時時透著一股子“成名”的優越感。”(大意)。當時我對此心有偏見:早慧的孩子性格有缺陷。昨天聽了她奶奶說的三件事之后,突然理解了小豆包,他看到的世界就是“曲意逢迎,攀高踩低”的樣子,再加上“童言無忌”,所以他寫了出來。
孩子說話的過程,是一個試錯糾錯的過程,學發音是這樣,學合理表達也是這樣。環境應該寬容一點。
如果碰到特別苛刻的人,咱們就躲遠點吧!
英語進程
日常英語 到650集
運動 ?第128次 ?1.47公里
今日雜感
“隨便,就說一些合適的話就行。”主持人和另外一位小演員溝通要說的臺詞,問了一個“你的夢想是什么”這個問題,那個小朋友正在思考,姑娘在旁邊支招。主持人無視。
……
“你說了那句話,主持人和那個小朋友理你了嗎?這個就叫“忽視法”。一對一的談話的時候,咱們就在旁邊聽著。如果是一對多,咱們想說,可以舉手示意。同樣,如果有人想打斷你和別人的談話,你也可以暫時忽視他,不用理他。”
姑娘參加口才班的一個收獲是膽子變大了。
口才的關鍵是“才”,“口”只是傳播途徑。
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