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很喜歡你,你是一種不一樣的存在 對我來說,”
收到你這樣的信息,我好開心。我也很喜歡你,不是把 你當成小孩子一樣的,而是平等的好朋友。你也知道,我們家里人都羞于表達自己的感情,只管實實在在做事情,很少說一些深情的話語。所以,你有這樣的表達方式,我很慶幸,慶幸我贏得了你的信賴,慶幸你雖然偶爾敏感,但依然熱情大方。
你的父母沒有給你提供夠好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們盡所能給了你愛與信任,所以才有你活潑可愛積極向上的性格。對于一把年紀還少女心的你媽媽,她應該感謝你的貼心,感謝你小小年紀就有的懂事識大體。
我好像也并沒有為你做什么,只是愿意更多地和你分享一些東西。隨著年齡越大,我越發覺得自己能做的越來越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我就是無能為力。就像今年,我多希望你能到我這邊上大學,可是我不能強求你,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幫到你。
~~~~~~~~~~~~~~
你跟我訴說大學里同學之間的不愉快,事情不大,但是我想好好跟你聊聊。因為這些事情里我看到了善良的你,不會拒絕別人的你,把握不好處理這些事情的分寸。宿舍同學借東西很正常,借貴重物品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是你信賴的人,在你可控范圍之內就好。但是宿舍同學跟你借的東西,不是你的,而是你借的,你完全可以直接拒絕的。解釋清楚就可以,尤其借的還是含有私人資料的貴重物品。那個愿意把東西交給你的人,是信賴你,這個時候,這一層信賴不可辜負。
我想起來上次和你說這個話題,你心里不舒服,一方面不能忍受宿舍里別人對你背后指點說你小氣,一方面感覺我說的太嚴重了。我明白你一直都是受大家喜歡的,但是你不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啊!
從你這里碰了釘子的,允許人家發發牢騷,你不必放在心上。你不是個小氣的人,人家在背后嘟囔嘟囔,你也不會變成那樣的人。適當的說不,建立你自己的界限感,也讓別人知道你做事的原則和底線,這不是一件小事情。高中生的時候不在意,上了大學你的人際交往生活狀態都不一樣了,要開始有意識地去處理,聽從你內心的感受,要遵循更“公平”更“勇敢”的原則。
我們的家長都是只知道埋頭干活,并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的,也沒有教會我們,如何面對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人和五花八門的小麻煩。你總是覺得別人和你一樣的單純,一樣的為人著想,所以突然有了一點小矛盾小沖突,難免郁郁寡歡好久。
從你的身上,我看到了當年我的影子。我們都一樣,害怕任何激烈的沖突。經過幾十年的磨礪,我依然這樣。但是我希望,你能夠接納這些矛盾沖突,正面對應。對于足夠自信的人,心胸格局夠大的人,矛盾和沖突可能僅僅就是手段而已。勇敢一些,當你站在一定的高度回頭看這些曾經的“麻煩”,你就會笑當時的自己。
過去的很多年里,我為此走過許多彎路,職場上因此吃虧不少。可是當時的我,身邊沒有一個可以點化我的人。這就是為什么我要跟你絮絮叨叨地說這些。我想你能試著避開那些不必要的坑坑洼洼。
~~~~~~~~~~~~~~~~~~~~
再來一句牢騷,發微信不要再發“在?”或者“在嗎?”再不就是“?”
在微信上想說什么直接說,當你問“在不在”的時候,是讓別人很尷尬的時候。當時就算是看到了,也會琢磨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合理的要求逼著人當時就要回復,要是晚了幾個小時看見了,也不知道你什么事情,就算是要答應你,時間也錯過去了。
如果你有要求,先說出來,要留給別人思考空間,就算是沒答應,還留有和緩的余地。若是有什么開心事情要分享,直接發就好了,更沒有必要問一句容易惹出非議“在?”了。
我想你并沒有意識到這個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有時候無心的舉動,無形中會影響別人對你的認知。不知道你給別人有沒有這樣發,死黨什么的可能不在意,給你的學姐或者老師盡量避免這樣,養成一個好的微信溝通習慣,還是很有必要的。
~~~~~~~~~~~~~~~~~~~
有些話能跟你說,是因為我知道,你聰明,你能明白我的用心,而且你是有所回應的。家里表姐妹那么多,也就只有你,和我分享成長中的喜怒哀樂。有時候,血緣關系并不能決定感情好不好,我們的感情好,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溝通比較多,我們可以敞開心扉無話不談。
作為姐姐,我總忍不住想告訴你,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做了對你好,非常世俗的規勸;就像我一直想教訓你的挑食一樣,不愛八寶粥,因為沒味道,不愛草莓,因為受不了麻點,我都想把你塞到草間彌生的工作室里去,好好治一治你。不過現在想想還是算了,你可以不愛吃,身體健康就好。誰還沒有個忌口的東西呢!
姐姐已經看到你長大了,再想講什么道理的時候,我也開始考慮站在一個好朋友的立場上說話了。
我把喜歡的,美好的,有用的分享給你,也期待著你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給我一些啟發。
愛你的 ?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