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這幾年艾琳因為和先生的不合一直處在內心情緒極其低落的狀態,她使出了渾身的解數讓自己變得樂觀(其實骨子里她一直都是個樂觀的人),但她自己知道一處處的心里傷痕怎么也讓她快樂不起來,直到這一年的夏天,一個異常炎熱的夏天。幾近絕望的她想:生活還能怎樣再壞下去嗎?出去走走吧,或許一切會因此不同。
? ? ? ?已經很久沒有獨自決定出游許多年了,以前全是和先生同游,這樣的念頭又勾起了她無盡的難過和失落。可這次不同,是和已經很多年都沒有一起同游的一位姐姐及家人出行。帶著7、8號人出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行程安排、賓館預訂、接車、送站到每頓飯吃些什么,事無巨細都要考慮到。雖然艾琳也做過這樣的工作,可是她更喜歡隨走隨看的漫游狀態,那是最放松的。想到這些,她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先生的身影,一個和她有著截然相反旅游理念的人:希望一切按照計劃行事,如果一但行程中他覺得最重要的地點沒有去,或者路走錯了,就會抓狂的人。想到以前的畫面,她嘴角漫上了一抹笑容。
? ? ? ? 還記得每到這個時候,她都覺得那樣的抓狂和生氣很讓人費解,但會順從的不出聲,任他把脾氣宣泄完,靜靜的等候他的平靜,同時默默地在手機中查找地圖或者信息,等他平靜時說出自己的想法。先生也是個脾氣來得快走得快的人。只要看到計劃可以繼續了,他便馬上恢復愉悅。(回憶完這些,她嘴角的笑容消失了,帶給她的是更深的失落,那是對過去無盡的思念。)
? ? ? ? 這幾年她總是這樣在記憶的恍惚間穿梭著找不到出路,又無法讓自己放松的享受生活。她太需要心靈深處的解綁了!帶著這份焦灼與無奈,她和一大群人上路了。
? ? ? ? 負責安排的姐姐似乎是一個很有魔力的人,依照艾琳的習慣雖然不喜歡這種既定行程的方式,但是也會提前做好一切準備,避免意外的發生。可是這位姐姐雖然提前可是一切都處在待定中,車票、賓館、景點都會在最后一天才確定,似乎從來不怕突發事件的發生而影響行程。一日到了景點,提前約定的旅館突然高額提價打亂了規劃,可是不知是否因為這位姐姐一直保有的淡定,包車的司機快速的幫助解決了麻煩。這個過程中這位姐姐甚至沒有因為對方突然無理由的提價而有任何不悅,自然被帶領的7、8個人沒有引起任何的不安,粗枝大葉的甚至都不會意識到發生了什么!這激起了艾琳內心無限的興趣想了解這份淡定和從容是來自什么樣的動力!而艾琳自己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順利解決了就相安無事,如果一直無法解決,她也會想發泄那份被敲詐的怒氣,可是這位姐姐的淡定不知來自哪里?或許這個秘訣可以幫助自己走出目前困惑的狀態。
? ? ? ?旅程繼續著,時不時總會有事情發生。旅館有規定開飯的時間,可同行的人群中有一半的老人,走起來相當的慢。艾琳有時特別忍不住想催催,但還是忍住了,因為她知道這是事實,心里盤算著怎樣避免不能按時返回的后備方案。可是這位姐姐好像完全忘了旅館的這項規定,陪著幾位老人走幾步歇一會兒,時不時讓疲勞的老人保持亢奮地欣賞美景的心理狀態,忙著幫助拍照、靜靜的觀賞轉彎處每一個不同的風景,直到老人中的一位突然意識到時間,提出忍忍多走走,再歇一歇以保證按時返回。那位姐姐不停的安慰,要注意不要透支體力,飯怎么都可以吃到嘴里,安全愉快最重要。老人們越來越放松,似乎體能也提升了,爬山的速度明顯加快了,但他們并沒有體力透支的跡象。艾琳看著這位姐姐似乎發現了一絲線索:組織旅游就像管理公司,要想讓每個成員都能愉快和持久的竭盡所能,內心的安靜和快樂是唯一的源泉。可是能營造這種氛圍的,一定是那個引導者。這和經營一個家是一樣的。內心總有這份安靜和快樂的人才會持久的帶給周邊人這樣的放松感。艾琳突然想到了媽媽常常告訴她的:一個家女人是核心,一個幸福的家總是因為有一個有智慧的女人。突然艾琳內心襲來了一份對自己的責備:你是個失敗的女人,連自己和先生的感情都經營不好。她突然又陷入了無盡的孤獨中。那位姐姐的一聲呼喚,讓艾琳從習慣中回過神來。
? ? ? ? 此刻她也突然發現:原來這幾年來原本樂觀的她消失在了自己營造的情緒中,自己無法放松,更無法快樂!原來被自己的情緒控制時,再樂觀的人也失去了能量。常年的聚焦在那些令她不愉快的細枝末節中,她早已忘了自己內心真正想擁有的不過是一份快樂的家的感覺。那些不愉快的細枝末節變成了她最不想要的情緒,吞噬著她,控制著她,無法放松,無法感知快樂!
? ? ?瞬間的領悟,讓艾琳尋找到了那種久違的輕松感。!
心理學科普點: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
善于控制、治理自身情緒的人,能夠消除情緒的負效能,最大限度地開發情緒的正效能。
1)選擇情緒:一個愈懂得選擇情緒的人,也就是愈能換個心情的人。如此其人生不僅愈豐富,而且每天的日子會過得較快樂。
2)轉移術(冷卻或轉移注意力):有人問一位西藏高僧應如何處理憤怒,他答復說:“不要壓抑,但也不要沖動行事。”換言之,一個人遇事立刻發泄怒氣,將會使憤怒的情緒更加延長,倒不如先冷卻一段時間,使心情平靜下來后,再采取較理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因此,當一種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時,可以用滿足另一種需求來代償。也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改變環境來轉移情緒的指向。
3)制怒術(或適度表達憤怒):在遇到發怒的事情時,首先想想發怒有無道理,其次發怒后有何后果,然后想想是否有其它方式代替發怒。這樣一想,你就可以變得冷靜而情緒穩定。情感平淡,生命將枯躁而無味,太極端又會變成一種病態,如抑郁到了無興趣,過度焦慮,怒不可遏,坐立不安都是病態。所以我們要如亞里士多德所強調“適時適所表達情緒”。
4)助人術:多做善事,既可以給他人帶來快樂,也可使自己心境坦然,具有較好的安全感。
5)宣泄術(進行自我教導):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過做運動、讀小說、聽音樂、看電影、找朋友傾訴來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緒,也可以大哭一場。或者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說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6)替代術(使用替代想法或理情治療法):理情治療法強調理念、信念會主宰一個人的情緒。一旦產生不合理的信念,情緒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因此常保持良好或善意的理念,情緒也會較穩定。
7)放松術:心情不佳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是通過自我催眠、自我按摩等方法使自己進入放松狀態,然后面帶微笑,想象曾經經歷過的愉快情境,從而消除不良情緒。
總之,情緒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只是很多人疏忽了這一點,而變成“情緒的奴隸”,在不良情緒中掙扎,自己很痛苦,也會把這種狀態傳染給周圍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