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奉獻給藍天,長路奉獻給遠方,我拿什么奉獻給你”。作為衡陽市第十五中學一名平凡的班主任老師劉燕青,從教二十五年,她將一顆赤誠的愛心奉獻給了學生,奉獻給了偉大的教育事業。
在教書育人的平凡崗位上,劉燕青老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責任感,一絲不茍的教學態度,履行了一個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 ? 一、以高尚的師德完善人格。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師德則是教師的靈魂。高尚的師德通過三尺講臺,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代人乃至幾代人的成長。師德中愛學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愛學生,才會認真備課、上課;只有愛學生,才會有責任心、事業心;只有愛學生,才會淡泊名利。劉燕青老師是衡陽市骨干教師、衡陽十五中英語教研組組長、173班班主任。為孩子們健康成長,她經常忘記了回家的時間,忘記了丈夫,忘記了女兒,有時甚至忘記了自己,但從來不會忘記學生。在她的眼里學生是“最可愛的人”。
有一次,筆者與劉老師閑聊,不經意間問她:“別人把教書當作謀生的職業,你為何把教書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做?”
她笑著坦然地說道:“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當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師這一神圣的使命”。
的確劉燕青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她履行了”敬業愛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責。
無數個凌晨,夜色還未退去,路燈還未熄滅,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夢香之中,劉老師披星戴月,開著車燈駕車來到學校,與同學一道跑步、做操、晨讀;無數個課間,她放下課本、教鞭,來不及喝口水,又給學生個另輔導;無數個傍晚,教學樓已人去樓空,她還在辦公室為那些完不成作業的孩子加班輔導;無數個夜晚,宿舍熄燈了,她還在查寢奔勞。校園寧靜無聲,她疲憊地回到家中,丈夫已經鼾聲如潮。凌晨6點出門晚上10點以后到家,這就是劉老師一天的辛勤工作的寫照。
她在學校既是老師又是毋親,既要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惑”,又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心理、生理上的“惑”。學生病了她親自開車送學生上醫院,學生餐卡沒錢了她用自己的餐卡請學生吃飯,幫學生充卡;天氣冷、暖她關切地提醒學生添、減衣褲;女學生來例假,她要為女生應急防范。總之,媽媽為孩子操勞的煩瑣事,劉老師都做了。學生們平時開玩笑地稱她為“媽媽老師”。
學生胡竣峰的爸爸在一次家長會上深情的說:“我們家的孩子真幸福,我姐姐、哥哥的孩子都在劉老師手里讀書,都考上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很有出息,現在我的孩子又幸運地遇到了劉老師,我很放心,我兒子也很舒心。”
? ? 二、用無私的奉獻詮釋人生。
源于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劉燕青老師二十五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獻。因愛而舍,因勤而舍,她愛的是自己認準的事業,勤的是自己找準的坐標,而舍的是屬于自己的時間和娛樂活動。她不會打牌,不會畫妝,更沒時間參加同學、朋友的聚會。二十五年來,她不計時間、不計報酬,專心致志地關注著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她大量的休息時間都是在和學生輔導、談心、活動、家訪中度過的。她經常說:“工作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為之付出犧牲,我無怨無悔”。
劉老師由于職業的原因,幾年前患上了慢性咽炎、咽喉息肉,但她從未請過一天病假,總是利用周末到醫院看病檢查。醫生多次建議她住院治療,但她說不能耽擱了孩子們的學習。在醫院她做完息肉切除手術后,就回到學校,一邊服藥,一邊給學生上課。學生們看到劉老師講課聲嘶力竭、痛苦艱難的樣子,感動得熱淚滿面。班長彭欽要求劉老師不要講課了,只要布置學習任務就行了。同學集體向主管部門請愿,要求把劉老師的課改成由學習委員黃兩梨主持的自學課,領導同意了同學們的請求,但卻遭到了劉老師的拒絕。
三、用甜美的甘泉滋潤心田。
常言道“澆花要澆根幫人要幫心”在師生交往中,劉燕青老師以善解人意,幽默隨和而備受學生青睞。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都愿意親近她,抑或是常犯錯誤的學生,也心悅誠服地接受劉老教師的批評與教誨。
除此之外,劉老師辦從不吝惜對學生贊許與激勵。“縮小缺點,放大優點”是她作為班主任的座右銘。課堂上劉老師嚴格要求學生,是學生們的師長;下課后,劉老師與學生平等相處,是學生的朋友。學生譚xx,是個從私立學校轉來的學生,由于他媽媽長期在外地工作,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方法又存在分歧,因而紀律渙散,任性放肆,對父親有抵觸情緒,花錢不知節制,還有早戀的傾向。“雙差生”與他打的火熱,成績好的學生對他敬而遠之。為了徹底改變他,劉老師不但多次找他促膝談心,還與他的家長反復溝通,幾次下來,收效甚微,但劉老師沒有泄氣。當劉老師知道他喜歡運動,又擅長作文,便利用學校開展足球、作文比賽的機會,鼓勵他參加足球和作文比賽。很奇妙譚xx同學在足球比賽中為班級奪冠屢立戰功,在作文比賽中也奪得第一名。劉老師預定的計劃已經奏效。于是,她便巧妙地在一節班會課上對譚xx同學的優點大肆表揚。事后,又找他真誠地溝通,還把他取得的成績當著他的面向家長報喜。經過劉老師一個學期的努力,最終譚xx同學改變了他的學習、為人的態度,成為了同學、老師人人稱道的好學生,在中考生地誓師大會后,他還寫下慷慨激昂戰書,決心沖刺年級前50強。
四、用規范的言行影響學生。
教師的一切行為應該成為學生的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劉燕青老師一貫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講臟話,她帶頭使用文明用語。打掃衛生她身先士卒;臟活累活她先做出示范;教育學生從不上綱上線;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她首先做到及時批改每一份作業和試卷;要求學生講衛生,她從不在任何場所亂吐亂扔;要求學生勤儉節約,她和學生一起將易拉罐、礦泉水瓶、廢書紙收集賣后作班費。這些細節,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五、用開拓進取換取碩果
面對多元化思潮對教育的沖擊,面對學生日趨復雜的思想和多樣的心理,僅靠對學生的關愛,僅靠時間與汗水的付出,是難以為繼的。劉燕青老師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師德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愛,對事業的奉獻,更體現在教師廣博的學識、專業化發展、過硬的本領。鉆研教材,研究學情,提高業務水平,是劉老師從教25年來不懈的追求。教育家說:若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但劉老師卻力求教會學自己去挖井找水。劉老師作為英語教研組長,不但積極組織本組教師聽課、研課、磨課、評課,而且她還一絲不茍、力爭盡善盡美地上好每一節實踐課、示范課,還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指導青年教師參加省、市組教學比武,其中6人次獲得了省、市一等獎。 她從教至今未間斷過自我學習、自我充電、自我加壓,并珍惜每一個得來不易的學習培訓機會,6次參加國培、省培、市培。2014年她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2015年被教育廳聘為“省培”指導老師,2016年她被教育部認定為“基地校”培訓指導老師,2016年她撰寫的《愛心照亮人生,扶助成就夢想》獲得省民政廳“福彩杯”征文比賽三等獎。近年來她在多種媒體上公開發表12篇各類文章,連續三年年度考核為“優秀”。劉老師所帶領的班級更是碩果累累:校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元旦文藝匯演一等獎衛生,紀律示范班,文明寢室,生地月考第一名,拔河比賽第一名,校園足球賽冠軍,作文征文大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劉燕青老師從教二十五年,年年擔任班主住,風里來雨里去。對學生,她以校為家,隨叫隨到;對學校,她每天工作到深夜10點以后,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對家庭,她早出晚歸,披星戴月風,虧欠了家人太多;可對她自己來說,那卻是一種別樣的辛苦與驕傲。“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這句話就是劉燕青老師25年赤誠人生的寫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