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母親從偏僻的鄉下趕到市里,因為生病,需要每日到醫院接受治療。同事便不辭辛勞,全程陪伴。
那天,母親在醫院排隊,手機突然響了。她匆匆接起,下意識地走到步梯間。講完電話回來,眼前的一幕讓同事心里猛地一揪:母親伸長脖子,目光急切地四處張望,兩手緊緊交叉握著,眼睛睜得大大的,滿是惶恐與無助。
記憶中那個在暴雨夜,背著高燒的孩子,深一腳淺一腳趕往縣城看病的堅毅身影,不知何時已悄然褪去。如今眼前的母親,就像一個迷失方向的小孩。
同事暗暗下定決心,以后不管去哪兒,都要把母親帶在身邊。母親初來乍到這個城市,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面對電梯也總是手足無措,城里的一切對她而言,都是那么陌生又冰冷。
母親從未問過何時能回家,只是常常念叨著:“眼瞅著天熱了,該種西紅柿和黃瓜秧了。走的時候,家里的大黃狗就快下崽了,村東頭老劉家還想要一只呢……”
同事每次聽到這些,心里都一陣發酸。她怎么忍心告訴母親,治療還得持續一段時間,西紅柿和黃瓜秧肯定種不上了,大黃狗的崽子也被大風吹塌的木板給壓死了。
為了讓母親吃得營養,同事每天照著網上的食譜精心烹飪,可母親總是吃得很少,才吃幾口就說飽了。對周圍的一切,她都提不起興趣,眼神里滿是落寞。
母親不會用煤氣灶,也不懂抽油煙機怎么操作,更吃不慣面包這類城里常見的食物。每天早晨,她只能在臥室、客廳、廚房之間來回踱步,想要幫上點忙,卻又無從下手。
同事在城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母親卻只來過寥寥三兩次,每次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總說家里的牲畜離不開人照料。
這一次,母親不得不多住些日子,她的內心想必滿是苦澀。沒有了鄉村夜晚的星星月亮,清晨的雞鳴狗叫,就連日常的活動范圍也被局限在這小小的空間里,進進出出都不自在。
人們常說,人老了就不適合離開家鄉,大概是因為家鄉的一草一木、熟悉的生活氣息,才是最滋養人的吧。
2025年4月15日? ? ? 靜等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