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定要投資呢?
因為通貨膨脹會讓我們的現金資產不停地縮水,所以需要找到途徑讓資產能增值,至少做到保值。
常見的投資品種基本上就是房產、股票基金和債券。債券的風險最低,當然收益也相對較低。房產投資的門檻比較高,現在不同城市也比較分化。長期來看,股市代表著經濟的增長,收益率是最高的,不過風險也比較高。我們要把自己的在這幾種投資品種上均衡配置。
對于個人來說,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主業上,成長和收益是最高的,對于投資這種事,最好是按照一些簡單高效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財富,定投指數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為什么要買指數基金而不是直接買股票呢?
直接買股票對投資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幾千只股票里面挑出為數不多的好股票,是非常難的。即便是專業的投資者也可能很難做到,中長期來看,大部分基金經理的業績都跑不贏大盤。而且做投資的時候對自己要有清楚的認識,讀了幾本炒股的書,每天看看財經新聞,業余時間炒炒股,就能獲得超過專業人士的投資收益,這種事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股市就是一個博弈的場所,投資機構在人才、信息、資金、技術等各個方面都遠遠強于普通個體投資者,盲目自信的結果往往是像韭菜一樣被收割。
所以對于個人投資者,最聰明的做法就是放棄選股,轉而投向代表股市整體增長的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就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比如滬深300指數,就是把上交所和深交所前300只規模最大、流動最好的300家公司的股票組合在一起,買對應的指數基金就相當于買這300只股票的組合。買指數基金可以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同時規避個股漲跌帶來的風險。
為什么要定投而不是集中買入呢?
擇時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即使是非常專業的投資者也有可能選錯下手的時間,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大面上放棄擇時,不去選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定投按一定的周期,比如每月或者每周,投入相同的資金。
具體操作的時候還是可以根據一些簡單的原則擇時,從而提高自己的收益率。投資的基本原則很簡單,就是"低買高賣",什么時候算是低,什么時候算是高呢?可以參考市盈率(PE)和對應的百分位。當市盈率處于歷史地位的時候(如分位點低于40%)堅持每月或者每周買入,當市盈率處于歷史高位的時候(如分位點高于70%)分批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