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鞭炮爆竹沖天響。”
這一過年,我們這里總是會在種在公路兩旁的芒果樹上掛滿紅燈籠,燈龍上也總是用印刷了燙金祝福語,比如“身體健康”,“恭喜發財”什么的。
還有就是每戶人家,在過年這幾天必定會一大早在家的陽臺上掛上一串鞭炮。短的幾十節,長的上百節,開始點之前呢,總會先在陽臺上擺上一個香案,燒上三支大香,這香一個小孩子的手還握不住呢,然后拿起引子,大聲喊:“燒鞭炮嘍!”以告訴鄰居,引子一點,就得趕緊跑,不一會兒,鞭炮聲就如同洪水般襲來,噼里啪啦的,一家點完又一家,“此起起伏,潮起潮落”,響個不停。
我就是被這鞭炮聲吵醒的,不過這并不討厭。
在家和父母吃過齋飯,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就出去走走嘍
剛一出門,一股鞭炮所帶的火煙味就彌漫在空氣中,煙霧還未散去,一張一張的小紅紙屑有的還飄在空中,有的落滿地上,像是剛下過一場紅色的雨,不過這雨是熱烈的,是歡喜的。
或許這就是所謂“年味”吧。
走在路上,人人臉上都掛著喜悅的神色,正是應了那句歌詞: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哎,新年好新年好,恭喜發財啊?!?/p>
“哎,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啊?!?/p>
互相拱手相拜,獻上祝福,年輕人或者帶著小孩子的,還可以領一下紅包。
就像我,問候之余還能討個紅包,愉快!
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個公園。這個公園是我小時候常來的,一到過年就人山人海的。
一晃眼十年過去了,沒想到現在還是和以前一樣,還是這么多人。
公園的外面有一個很大的圓形廣場,大概可容納兩三百人,平時都在這里搞些文娛活動,例如文工團匯演、歌劇演出、粵劇演出等。過年這幾天,就全變成了小攤子了。各種各樣,玩的有射氣球、撈金魚、套瓶子等;吃的有燒烤攤、煨番薯、棉花糖等。還有一些小攤位賣一些小玩意兒,孔明鎖、小燈籠、吉祥如意結等。
這都是我記憶中的場景,直到現在。
不過還是有一些改變的。
我到一個攤位上去玩射氣球,本想把大娃娃抱回家,一番操作之后,子彈打完了,娃也沒抱到,意興闌珊,結賬走人,一摸口袋,沒帶錢包,就在我面臨窘迫的時候,店主指了指自己的二維碼。
哦,也是,現在小攤位都能網上支付了,還要靠現金,那是以前嘍。
老板笑了笑,說:“還年輕人呢?!?/p>
之后又走到一個攤子,那是賣寵物的。一到攤前我就被玻璃箱里的小倉鼠吸引到了。這些小家伙一個個都毛茸茸的,白的黑的,橘的灰的。有的在滾輪上跑著,發出“嚕嚕?!钡捻懧暎挥械木投阍诮锹淅锼X,卷成一團,像個丸子;有的正拿起磨牙石,吃的津津有味呢。真是讓人忍不住摸摸這個,搬搬這個。
問了問,一只二十八塊,第二只還可以半價,真是起了買的沖動。
不過后來還是沒買,怕沒時間照顧。
在公園,又逛了幾個攤子,有幾個是以前就在的,攤子認得我。
“哎,小江,長大了喔,新年快樂?!?/p>
“哎,你也是,新年快樂。”
“幫我向你爸媽問好啊。”
“好,那我也先祝你生意興隆了啊?!?/p>
“好好好。”
“先走了啊?!?/p>
“慢走啊?!?/p>
“下次來我家坐坐?!?/p>
“哎。”
時間差不多了,是時候回家了。
一圈下來,什么都沒買到。
不過有什么所謂呢,我又不是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