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長在南方,見過春日里百花爭艷,夏日里綠樹成蔭,秋日的菊團緊簇,卻少見冬日里傲雪的臘梅。依稀記得年幼時,念著朗朗上口的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看著畫冊上梅花的樣子,聽著它冬日傲寒而開的故事,卻著實難有一睹它的風采。
今年,在我的城市,舉辦了一次梅花節(jié),雖已是立春之后,但空氣中的絲絲寒意卻毫無削減。南方自是冬季少雪,于是,在一個溫柔陽光的日子里,我見到了那一片山坡上,一株株昂首挺胸,靜悄悄開放的梅花樹。樹上朵朵小花,花面冷艷淡薄,卻又骨氣蕩存。正如古人說:“傲骨梅無仰面花。”而那朵朵潔白的梅花仿佛是陽光下飄落的一朵朵“雪花”,伴隨著陣陣幽幽的清香,這不正印證了古人的那句“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那日賞梅的人也格外多,我看到了梅花冷艷的另一面還存著溫柔與一抹清新。游人欣喜的穿梭在梅樹間,家長給孩子講著梅花傲骨的故事,一些穿漢服的姑娘隨著片片飛起的梅花瓣,定格成美麗畫面。是啊,中國人的骨子里都愛著梅花,愛它的傲雪斗霜,愛它的清新脫俗,愛它的謙遜溫和。從古至今,從文人墨客到史家文豪,人們默默的對梅花投以尊敬與愛戴。不論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一詞一句,還是以花代指文人高尚圣潔品行的“四君子”,“歲寒三友”,梅花都在之列。而這正是因為梅花的傲寒斗霜,謙虛樂觀的精神在感召著人們。冬日萬物枯萎之時,梅花于無聲之處,傲然挺立,悄然開放,送來的陣陣幽香,是這個冬天里的一抹溫馨,是為大自然點綴的一波清雅色彩,這叫人如何不愛呢。
而作為當代的青年,梅花帶給我的,除了那秀美的外表,更是在提醒我,以它為榜樣,學習它的精神,習成它的品性。生活中,我們總面臨著種種困難,收到挫折也難以堅持容易放棄,有些人的意志不強,甚至有些人面對本來可克服眼前的困難,卻不積極應對,采取逃避的辦法。每每這種時刻,我們應想起梅花精神,它迎寒而開,不畏環(huán)境的惡劣,毫不退縮,毫無懼色。用梅花精神時刻的提醒著我們自己,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同時,在為人處世上,世間也紛紛擾擾,難以保持本心也是我們時常面對的問題。而梅花的高潔清雅,身存傲骨,也正寄托著人們對一種美好性格品性的向往。在漫漫人生路上,要勿忘初心,清淡高雅的對人對事,同時也因如梅花般不懼嚴寒,把自己優(yōu)美的花瓣與那馥郁芳香無私地獻給人們,保持著無私奉獻的精神。
今年初春的梅花節(jié)之行更讓我感受頗多,感悟深刻。梅花山上片片梅花飄,飄向半空,飄向游人的發(fā)梢,也飄落進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