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日常餐飲》系列了,又更新,與日更有關。不是沒題材,而是沒時間。這幾天,忙著寫幾篇約稿,采訪主人公、要求對方提供資料、整合、修改……一系列的活兒,日更只能湊合。
夫妻倆的早餐,幾乎一成不變是米粥,外加一碟蔬菜或咸鴨蛋,比較簡單。這階段,新鮮的玉米上市,市場上買一點,公公給一些。于是,天天吃玉米。
自從小姑搬來城里,與我們同住一幢樓,就經常吃到她送來的糕點,比如紅豆面包、大肉粽子、咸菜肉包子。寧寧上學后,小姑獨自在家,每天搗鼓吃食,沾她的光,我們也能“分一杯羹”。
一個人的午餐,我常常是下面條解決。昨天的面是晨寶吃剩下的意大利面,包裝已拆開,不吃會壞掉,我嘗試著當午餐。一只不大的番茄,一只青椒,還有吃剩下的炒茄子,全素,口味不及旻旻做的蝦仁、貝柱面好吃,也還行。
這個季節,黃瓜、長豆、絲瓜大量上市。我們所說的長豆,就是豆角。清炒長豆,長豆炒茄子,里面加些豆瓣醬,增味不少。
大頭菜炒地蒲。
很久沒買大頭菜了,突然發現這個昔日的廉價貨搖身一變,竟然升到10元錢一斤。
這一盆黃瓜是先生拌的,無論外形還是制作方法,與我的"涼拌脆黃瓜"不一樣。口味也不錯。
夏天是吃蝦的季節,最愛籽蝦。一晃,籽蝦少了,市場上的河蝦價格翻倍。
夏天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吃魚,少吃肉。黃鱔清蒸,省力又營養。小暑黃鱔賽人參嘛!
煎牛排完全是去庫存,春節里,朋友送的,一直存在冰箱里,感覺太礙事,決定逐一解決。
旻旻自己做的綠豆糕和綠豆酥餅,看得見,吃不著,很眼饞。旻旻說,等你來青島,做給你吃。滿滿的期待!
香瓜,青皮綠肉。魚塘上的老頭推著三輪車出來叫賣,5元一斤,小時候的味道,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