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楓薦書(第124期)
哪里下單?+抖:qfbook
如果用三個字概括華為的最高使命,那就是“活下去”。
任正非在1987年創立華為,30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四次“寒冬”和八次重大危機。最絕望的時候他得過抑郁癥,還想過賣掉華為。但華為沒有被擊垮,反而蛻變成了世界級的知名企業,也是世界500強中唯一進入前50強的中國民營企業。華為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居安思危的生存之道。
任正非曾經說過,“10年來我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他每隔三五年就在華為拉響“冬天”的警報。
為了活下去,華為堅持每年把營收的10%以上用于研發,哪怕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研發投入仍然有增無減。
面對房地產爆發等不同時代的誘惑,華為的生存之道是不搞多元化,聚焦主航道,“不在非戰略機會點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華為之所以能在美國的重重打壓下生存下來,是因為任正非早在2004年就開始布局“備胎”計劃。他說“10年后,我們要面臨與美國企業的激烈沖突,要有思想準備!”于是成立了海思半導體公司,2016年又啟動鴻蒙操作系統立項。所以當美國商務部在2019年5月15日開始動手制裁時,華為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華為的生存之道,都記錄在這本《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中。余勝海老師總結了華為的36條生存法則。有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如何活下去是企業家和管理者長期關注的主題。尤其在當下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企業更需要提高生存能力。如何從“活下去”到“活得好”,華為的這套生存法則提供了一個學習范本。